個世紀的游戲中,《奧特曼俱樂部》系列憑借奧特曼本身的IP形象以及Q版化的可愛造型和有一定難度的玩法成為了一代奧迷的童年回憶!值得注意當年該游戲還是由 BANPRESTO發行,沒錯就是我們常說的“眼鏡廠”!當年在游戲領域也是相當出名的呢
近日,官方通過扭蛋復活了這個Q版奧特曼系列,還邀請了當年的設計師 橫井孝二 老師擔當監修,一起來看看步入平成和令和的奧特曼的Q版化造型吧!
【這次分為通常版和透光版兩種,當有光源照射在透光版背面時,透光版的部分細節會產生發光般的效果】
首先是去年播放的超人氣——澤塔奧特曼!出色的制作水平和創新的劇情讓它成為眾多新晉奧特曼粉絲的入坑和老粉的回坑神作!
邊緣還印刷著“大聲喊出我的名字吧”的日語,搭配上造型動作,仿佛真的在說話一般!
當光源從透光版背面穿過時,彩色計時器會發出藍色的光芒,同時澤塔亮白色的雙眼內部也會出現多種閃爍線條細節!
然后是《澤塔奧特曼》中大顯身手的賽文加!雙眼非常有神!
而在透光版中,它的眼部細節變得更具有層次感
之后是新生代英雄的大哥,眾多奧特曼粉絲心目中的“老公”賽羅奧特曼!采用了標志性的攻擊架勢造型,即使是Q版也不失帥氣!賽羅粉必收!
透光版之下,頭部的光束燈以及雙眼讓賽羅更加英氣!
在《奧特曼》系列中風格獨樹一幟,被粉絲戲稱為“牙刷超人”的 哉阿斯奧特曼 這次也有參戰!光看造型也是滿滿的喜劇感……
透光版中,可以看到它黃色的雙眼內部閃爍的細節。
迪迦在Q版化后,造型同樣十分帥氣,不愧是童年男神!
透光版中雙眼的顏色也是比較特殊的閃亮感呢
戴拿在造型上也突出他有別于迪迦的健壯感!
透光版的雙眼顏色也是比較特殊的閃亮效果
最后是《迪迦奧特曼&戴拿奧特曼:光之星的戰士》中登場的強敵——電腦魔神 戴斯法薩!這次造型上還原了它不規則的線條,充滿了不詳的氣息……
在透光版中,變紅的眼部細節更加凸顯它危險的感覺……
屆時部分門店扭蛋機也有售哦
敬請關注
各門店奧特曼產品現正在發售中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董事會解雇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事件出現大反轉,被稱為“ChatGPT之父”的奧特曼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從輿論對這一事件的報道和評論中,人們可以發現,在這次大反轉過程中,奧特曼背后的資本力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與許多人想像的不同,奧特曼不只是一位科技狂人,他的成功更多是靠自己對科技和投資兩方面深刻洞見的特質。
奧特曼的成長,與硅谷其他不少創業者類似:天才少年、停學創業,被資本發現后一飛沖天。奧特曼從小就顯露出天才的一面,但并不十分突出。1985年,他生于美國芝加哥一個猶太家庭。他的父母對孩子教育十分重視。奧特曼8歲生日時,父母送給他一臺蘋果電腦。奧特曼開始學習編程。在父母的教育下,奧特曼和兩個弟弟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成績也十分優異,三兄弟都考上名校,奧特曼考上斯坦福大學,兩個弟弟分別考上杜克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兩個弟弟也和奧特曼一樣進入科技投資公司。
實際上,奧特曼的成功除了科技天賦外,更重要的是猶太人的投資和商業頭腦。奧特曼創業的第一個項目,是開發出實時分享用戶位置的移動應用程序 Loopt。該程序能顯示地圖某個區域內朋友的位置。這個程序并不復雜,但商家可以通過它向某區域的用戶發布團購或優惠信息以吸引消費者,因此被知名科技投資公司YC看中。奧特曼因此獲得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在和 YC 合作的歲月里,奧特曼對科技產品獨特的商業眼光,讓YC老板格雷厄姆隨后邀請他擔任YC的合伙人。在其任職期間,YC市值短短幾年就上漲數倍。
2015年,奧特曼聯合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等科技投資界大佬一起創辦了OpenAI。奧特曼是一個狂熱的人工智能崇拜者。在人工智能Alpha 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那一年,奧特曼曾稱:“盡管我是人類的一員,但我沒有理由感到悲傷。”他還曾經就人工智能的未來表示,“要么人類奴役人工智能,要么人類被人工智能奴役。”
也許正是因為持這樣的看法,奧特曼是一個世界末日論者。他曾對《紐約客》稱,他和朋友會談論世界將如何結束,比如某個實驗室合成了致命病毒、人工智能開始攻擊人類,核戰爭等……為此,奧特曼在加州囤了一塊土地,并備有槍支、淡水、防毒面具等物資,為“世界末日”作準備。雖然他對未來的看法顯得很“冷酷”,但美國著名的科技評論家彼得·蒂爾曾經評價稱:“奧特曼的世界計劃是以思想為基礎的,而不是人。這就是他強大的原因。”
來源:環球時報
來了
都回來了
前兩天,有一件事特別火,就是有一位網友臥薪嘗膽了5年,搶回了"艾斯吧",把原本艾斯奧特曼的貼吧變回了獨家專屬
雖然小北我也是“火拳艾斯”的粉絲,但作為一個當年追奧特曼的男孩兒,腦海里還是瞬間出現了各種變身、光線、和標志性的喊聲
啊,回來了,都回來了~
最早的奧特曼拍攝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那個普遍只能靠手繪動畫實現創作者腦洞的年代,奧特曼借鑒了54年《哥斯拉》“特攝”手法,并將這種拍攝方式發揚光大。
這里的“特攝”,主要指代奧特曼式的特攝,簡單來說主要是指通過微縮場景、合成等技術的拍攝方式。
以《哥斯拉》和《奧特曼》為主,特攝方式對當時的西方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包括后來的斯皮爾伯格等大師也深受影響,并且加以學習運用。
“特攝”方式可謂名噪一時。
而這種拍攝方式一直到剛剛上映的澤塔奧特曼,也還在堅持,這種原汁原味的特攝“口感”儼然成了奧特曼的代名詞。
作為90后,反正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奧特曼,那真的就驚呆了...
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曾經的我一樣,當年滿懷這樣的疑問:奧特曼究竟是怎么拍的,日本不會真的TM有奧特曼吧...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這個困擾我們童年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以自己的理解方式來詳細解讀一下這種拍攝手法。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影視作品本質上就是一種視覺欺騙,而特攝更是如此。
通過視覺欺騙,可以讓我們覺得奧特曼就是真實的,更有代入感。具體來說有這些技巧:
1/ 通過對比,改變視覺上的大小關系
大家都知道運動是相對的,而大小也是相對的。
相比藍鯨,人是渺小的,但比起螞蟻,人又是巨大的,一些都在于比較。
把對于普通人而言巨大的城市做成模型,那么比城市高的奧特曼演員就顯得巨大了,這也恰好利用了我們的固定思維,高樓大廈就是高的呀。
所以,微縮模型就是奧特曼拍攝中消耗最大的道具... 要知道,幾乎每一集,城市都要被推倒、爆炸、壓垮好幾次...
嗯,這么一說大家就立馬明白了吧,想要讓自己臉小,怎么辦?
那就找比你的臉更大的參照物呀,比如一張超出常規尺寸的口罩,或者閨蜜基友的臉。
2/ 低視角,改變大小關系
低視角拍攝,可以顯得拍攝主體更加高大。每一集奧特曼絕對少不了的鏡頭就是奧特曼的褲襠視角
盡可能的低角度,就可以讓皮套演員顯得無比高大有氣勢。
在日常拍攝中,我們也經常分享低視角的拍攝技巧,如果配上超廣角鏡頭,那更是一種奇妙的效果。
比如像這樣縱身一躍 ~
然后就可以得到令人震撼的照片啦 ~
3/ 利用物距與合成,改變大小關系
特攝少不了合成,因為如果只是建筑模型和演員對于20多分鐘的時長,包括后面一個多小時的奧特曼大電影而言,肯定顯得不夠。
所以一定要有奧特曼和人類同時出現的視角!
如果是相差不那么巨大的場景,我們可以通過前后的物距關系來創造大小關系,簡答來說,就是「近大遠小」!
這一點我們很早以前在課程中也有介紹過,通過相對距離不同,形成錯位,看起來似乎在同一平面上,實則差很遠 ~
但如果沒有那么大的空間,或者要違背「近大遠小」的規則的視頻,就只能靠合成了!
以往奧特曼的合成技術確實不咋地,但當年來看也是足夠欺騙我們了 ~
4/ 聲音
光有視覺上的障眼法還不夠,聲音也得跟上,這樣才顯得立體。
所以奧特曼的聲音也成為了我們腦子里揮之不去的東西。
相當于普通人類,奧特曼的聲音都經過了處理,聽起來更加空曠,渾厚,尤其是打敗怪獸后那一聲“宣”、“颯”、“哈”(每個奧特曼還有點不同... )再拖個空曠的長音
通過對比,改變虛擬的聲場效果,奧特曼就真的立體了。
還有啊,當年的劇組也是舍得花錢,這些耗時費力做起來的微縮模型,爆炸的時候那叫一個干脆,配合緊張的劇情,有哪個男孩子能抵抗這種魅力嘛!
4/ 光波特效
在兩個時代的奧特曼,發射出的光線都是直接做的特效,但在60年代沒有電腦特效, 比如艾斯奧特曼的光線,你猜又是怎么出來的?
好吧,那其實是用手畫上去的
首先,制作者們會在透明片上畫好光波,然后和拍攝的膠片剪到一塊兒,對,是真的物理“剪”到一塊
由此,神奇的奧特曼就完成了拍攝 ~
大家知道,圈內把奧特曼分為了三個時代:昭和時代、平成時代,以及最近的新生代(姑且這么叫吧)... 具體的這里就不多介紹了~
總之,艾斯奧特曼等奧特六兄弟那些都是前一個時代,而后來紅遍大江南北的迪迦奧特曼屬于平成系。
昭和系最簡單,就是最初的那些奧特曼,幾乎都是紅彤彤的皮膚 ~
平成系的特點就是招式形態變多了,什么速度型、力量型、復合型,整體更加炫酷,皮膚變多了 ~
新生代嘛,不是皮膚多不多的問題,就是開掛黨,各種裝備加成,有點眼花繚亂
哎呀,扯遠了扯遠了...
因為時代與技術的進步,迪迦奧特曼等比起艾斯奧特曼年代的作品那真的是進步太大了!!
前面聊了拍攝手法方面“欺騙”觀眾的技巧,雖然這些手法至今仍在使用,但整體的效果也在不斷提升!
I 首先就是微縮模型的進化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以前的模型那多少就顯得有些粗糙了...
當年的模型外觀做到像已經很棒了,現在連屋內的家具都考慮到了(當然,應該是拍到的鏡頭才有)
而且60年代到現在,城市的大樓在不斷變高,所以模型的制作成本應該是大幅的上漲了...
I 奧特曼也更加真實了
對奧特曼系列熟悉的小伙伴都知道,作為宇宙警備隊的隊長,佐菲有個奇怪的稱號叫“炎頭隊長”...
小時候并沒有,而是長大后大家才發現,因為當年的奧特曼皮套特別粗糙,而拍攝現場的場控等各方面也遠沒有今天這么完善,結果一個不小心佐菲奧特曼的皮套頭部著火了
關鍵是,在正片里被大家看到了...
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奧特曼皮套,那叫一個華麗!
不光很難找到以往那些拉鏈、手套的痕跡,整個形象上也多了很多“花里胡哨”的裝置
I 拍攝還運用了一些新工具
除了綠幕合成等影視技術的革新和運用,奧特曼的拍攝還用到了一些新工具
比如,用大疆的無人機運送怪獸...
這么看,機器人是不是很可愛啊 ~
另外,奧特曼的干仗越來越華麗,怪獸也越來越夸張,所以CG技術越來越多了。
好在整體的拍攝上,依然堅持了很多特攝元素~
現在,不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細膩的3D風格動漫,都有著更完美的視覺享受,滿足人類視覺上的“貪婪”。
就像當年看著屏幕滿是馬賽克的諾基亞,再看看iPhone4以后的視網膜屏幕。
我們的眼睛其實蠻挑剔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一臺“5.76億”像素的完美相機。
從視覺效果上來說,奧特曼式的“特攝”無疑已是一種相對落后的方式,畢竟隔壁“哥斯拉”都已經是那樣的視覺特效水平了
但在特效遠不成熟的年代,它本就是一種極具創造力的拍攝方式!
基于各種微縮道具與皮套的實物拍攝,與好萊塢純綠幕合成的抽象拍攝,我們不能說哪種是絕對的正確,更多的是創作的選擇。
而這種差異,讓我想到了膠片之于數碼。
數碼相機早就擁有了膠片遠不能及的操作空間、清晰度、適用性,但膠片就是膠片,它是獨一無二的~
膠片機拍攝
“特攝”也是如此,它也許無法做到現代好萊塢大片式的震撼,但經典就是經典。
現在依然堅持這種實物化的拍攝方式,就像依然有人在堅持膠片攝影,有限的膠卷就像有限的微縮模型,炸一個就少一個,你可以再換膠卷,但眼前的每一卷、每一次快門,你都會更好的珍惜。
長大后的我們,其實已經不怎么看奧特曼了,可每次偶爾在網上看到一些舊版影視片段的剪輯,我心里的第一反應還是:
嗯,還是當年那個味兒!
對了,最后給大家揭個秘吧!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小時候有這個奇怪的問題:
就是奧特曼變身為什么每回都是這樣的畫面??
后來我想通了,其實這特喵的是怪獸視角啊,一個人biubiubiu的在變大,好可怕~
傻孩子,快跑!!
如果你的童年也有奧特曼,別說話,吻我 趕緊轉,一切為了光!!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關注評論轉發收藏,給社里加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