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小新換顯卡核心。
來修一個聯想的小新,看一下,小新Pro13200,這個是顯卡43了。筆記本的都知道顯卡43要把顯卡換掉,換核心。主板已經裝起來了,看一下就做成功了。這個正是M350的顯卡,這又換成功了。筆記本的顯卡核心都容易壞,很少有顯存出問題。
到獨顯改集顯,大家肯定有各種方法,那么在這里我也給大家分享一點intel6系列以上的經驗:
獨立顯卡改為集成顯卡,一般是在獨立顯卡無法修復的情況下操作,其實是在犧牲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在沒有獲得客戶同意情況下,不建議獨顯改集顯。
INTEL 6/7系列獨顯改集顯注意事項:
1、集顯被屏蔽的不能改
2、直接取掉幾個PCIE總線耦合電容,讓CPU認不到獨顯即可
3、斷開獨顯供電(包含主供電和二級供電)
4、拆除獨顯芯片
5、在BIOS里面直接關掉獨顯
6、6系列機型獨顯改集顯后不用重刷BIOS
7、屏接口到橋之間沒有跳線電阻的不能改,改的時候要注意圖紙中的標識,如IV@\EV@\UMA\DIS...等等
8、改集顯時,只改LVDS模塊,滿足PCH橋LVDS模塊的工作條件,CRT模塊、HMDI模塊、TV模塊不用改,因為這三個模塊一般不采用。
獨立顯卡改成集成顯卡,并不是所有機器都能改,也不是所有機器都能改成功,采用NV顯卡的要多注意OPTIMUS模式切換,采用AMD顯卡的要多注意BACO模式切換。
【型號】:聯想V470
【板號】:緯創LA470
【芯片組】:HM65+NV獨顯+I3-2350M
【故障現象】:待機電流0.255,觸發后不亮機
這是同行拿來的機器,他自己已經把機器拆了一半,我接過來后接著拆完。
【維修過程】:
這機器有個通病,那就是鐵殼MOS愛壞,所以我直接用萬用表測量CPU供電的那幾個鐵管的值,明顯發現集顯供電上管擊穿,于是將其拆下,發現底部已經燒黑了,如下圖:
像這種情況,CPU估計在劫難逃,接下來先換MOS再說,我一般都是上下管一起換,順便把8腳驅動芯片NCP5911也一起換掉,以確保萬無一失。換完后順利亮機,可以進BIOS,如下圖:
以為就這樣撿到死魚了,當我把硬盤裝上,準備進系統測試各項功能時,結果開機檔在WINDOS啟動界面,此時第一想到的就是CPU內部的集顯壞了,所以就用我自己的測試CPU驗證了一下,結果用我自己的CPU能順利進系統,說明此板的電路基本正常。
像這種情況,也只能跟客戶溝通換CPU了,后來又想想,此機器有獨立顯卡,我可不可以把集顯屏蔽掉,單獨使用獨顯呢?其實很多人都有過很多獨顯改集顯的成功經驗,如果要將集顯改成獨顯,你試過嗎?今天我也是第一次,于是從圖紙中搜“OPTIMUS”,如下圖:
上圖是集顯、獨顯的切換設置電路,理論上說,通過把UMA_DIS#、DGPU_PRSNT#拉高或者拉低,即可實現獨顯、集顯切換。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正好拿這機器驗證一下,先解釋一下電路右上角的設置說明:
UMA: 1 1(意思是:單獨使用集顯時,UMA_DIS#、DGPU_PRSNT#都要由3D3V_S0上拉為高電平;)。
DIS : 0 1(意思是:單獨使用獨顯時,UMA_DIS#要下拉為低電平,DGPU_PRSNT#要上拉為高電平;)。
SG(PX) : 0 0(大概意思是:當兩個信號都為低電平時,類似于臺機顯卡,可以熱插拔,顯然此機不支持)。
Optimus(Muxless) 1 0(意思是:當UMA_DIS#為高電平、DGPU_PRSNT#為低電平時,獨顯和集顯之間支持智能切換。)特別強調一下,這里的Optimus是NV(英偉達)獨有的智能切換技術,這項技術須搭配Intel 6系列以上芯片組,6系列以上的CPU在工作過程中,會根據圖形處理壓力智能切換集顯和獨顯,當運行普通辦公軟件時,CPU使用的是自己本身的集顯,當運行大型游戲、3D軟件時,CPU會切換到獨顯。UMA_DIS#、DGPU_PRSNT#的引腳功能由BIOS定義。機器在開機時,默認采用集顯。所以修6系列的機器,修到開機不顯示的,不要盲目的干顯卡。
了解上面這個圖的定義之后,如果我要把集顯禁用,單獨使用獨顯的話,就必須按照上圖中的第二種設計方案(DIS : 0 1),把UMA_DIS#下拉為低電平,DGPU_PRSNT#上拉為高電平。那么UMA_DIS#要為低電平,必須把R2012挪到R2010位置上,DGPU_PRSNT#要上拉為高電平就必須把R2011挪到R2013位置上,結果按照這種方法把兩個電阻挪位后,開機屏幕不顯示,看來在這臺機器上沒辦法單獨啟用獨顯。我在前面也提到過,機器在開機時,默認采用集顯,這是BIOS程序定義的。那么這種方法在其它機器上是否管用呢?大家不妨多做試驗,共享結果。
既然集顯改獨顯不成功,那么反過來,把獨顯改成集顯是否可行呢?試試不就知道了嗎?按照上圖中的第一種設計方案(UMA: 1 1),挪動幾個電阻位置,把UMA_DIS#、DGPU_PRSNT#都由3D3V_S0上拉為高電平。按照這種方案把電阻挪好后就是下圖的樣子,結果也能順利亮機,說明此方法用來獨顯改集顯是可行的,以后大家不妨多試試。
其實這臺機器的BIOS里面也可以設置為單獨使用集顯、或者智能切換,就是不能設置為單獨使用獨顯。如下圖:
最終也只是驗證了獨顯改集顯可行,集顯改獨顯不行,集顯問題我還是得跟客戶溝通換CPU。
本文作者:迅維快修手機維修工程師,迅維ID:(黃鑫船)。迅維快修承接各種手機數碼、電腦/筆記本板卡、數據恢復、平板等維修業務。
論壇網址:www.chinafix.com
電腦維修公眾號:weixiuhao123
迅維網公眾號: xinxunwei
記本外接獨立顯卡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一個擴展塢就能搞定,但是聯想對一臺小新Air 14銳龍版做了硬核改造,通過轉接線,將一塊RTX 3090接了上去。
小新Air 14銳龍版不支持雷電3,無法使用一般的外置顯卡擴展塢(華碩也發布了PCIe通道的),所以使用了一條M.2轉接線,走的是PCIe協議。
另外,這臺筆記本沒有獨顯,預留了一個M.2 2242插槽,正好安裝轉接卡,而為了安裝后殼,工程師還慘無人道地在D面用切割機開了個孔。
最后,連接了RTX 3090的小新Air順利點亮,可以看到系統內存16GB,顯卡顯存則有24GB。
實測搭配銳龍5 4600U,3DMark Time Spy圖形分可以跑到17890,帶寬受限比RTX 3090在桌面平臺上的成績低了不到8%,但仍然高于RTX 3080。
《賽博朋克2077》也很流暢,即便打開光追也無卡頓。
另外由于PCIe帶寬優先,這套改造系統通過DP數據線在RTX 3090外接了一臺顯示器,沒有使用筆記本自帶屏幕(當然也可以用只是性能會有損失)。
除了需要動手能力,這套系統改造的成本除了那塊RTX 3090之外其實并不高,轉接線也就200多塊錢。
想不想自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