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年底迭代硬件時,注意到有不少人更愿意購買整機,
同時,還有很多小白會莫名其妙上當受騙。
購買整機固然很省事兒,回到家接通電源就能用。
只是,我不太懂在PC主配件市場相較10多年前已經足夠透明的今天,
賣家(往往)以次充好還沒被買家發現,這就比較歹怪了。
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過往和心得,以供參考。
男娃子嘛,懂得電腦的組裝、系統的優化、常見問題的修復與各種軟件的安裝&卸載,
我覺得是比【開車】更實用的現代技能。
PC 世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曾經徹夜研究只為購買最厲害的配件來組裝一臺性能超強的臺式機的經歷,似乎離大多數人越來越遠了。對于打游戲非常菜的我自己來說,一臺「臺式機」最重要的地方可能并不在于「能否帶得動古墓麗影」,而是「是否足夠安靜」、「安裝是否足夠方便」以及「后期升級空間大不大」等等。
Intel NUC,全稱叫做「Next Unit of Computing」,即「下一世代的計算單元」。NUC 本身是一臺小巧的「準臺式機」,內部集成有 CPU、主板和必要的 I/O 接口,加上自己購買的內存和硬盤,就成為一臺完整可用的 PC 了。最近我涉及到一些在 macOS 平臺無法進行的項目,因此我購入了 Intel NUC 這臺「迷你臺式機」。很難想象,這臺體型似乎并沒有比我鍵盤大多少的 PC,里面藏有這么強悍的性能。
▍外觀
Intel NUC 和它的包裝盒子
我購買的是內置有第八代 Intel Core i5 處理器的 NUC,具體的型號是:NUC8i5BEK。這一串字母分別代表:NUC - 第八代 i5 - BEK 版本。內置有同樣 CPU 的 NUC,分為 BEK 和 BEH 兩個版本。它們的價格一樣,唯一的區別在于 BEK 版本的 NUC 比 BEH 版本的少了一半的厚度,也少了一個 2.5 英寸的硬盤卡槽。我選擇的是「瘦子版」BEK 版本的 NUC。
NUC 整體非常簡潔,正方形的機身、通體黑色的外觀讓 NUC 即使擺在桌子上也非常優雅,更不要提僅僅 10cm 長寬(117mm * 112 mm * 36mm)的外形。在 Snazzy Labs 的 YouTube 視頻 The 0 "Mac mini' You Wish Apple Sold 里面有這樣的一個對比:
圖片來自 Snazzy Labs YouTube 頻道視頻靜幀
可以看到,Intel NUC 確實小的令人震驚。實際上,拿到手上的時候,我先是被快遞包裝的小巧所驚訝,接著被里面僅僅快遞包裝盒 3/4 大小的 NUC 外包裝所驚艷,緊接著又被僅僅一半不到的 NUC 本體所驚異。小巧精致的機箱,確實讓 NUC 成為下一世代的「小鋼炮」。
▍接口
在這個一切「能 USB Type-C 就 USB Type-C」的時代里,Intel NUC 的接口竟顯得可圈可點。
我們從前面板開始,小巧的 NUC 機箱前面板有:
仔細看,面板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小黑色孔,那是集成的麥克風陣列。
Intel NUC 的前面板
接下來,后面板的接口更加豐富。NUC 的后面板放置了:
其中 HDMI 2.0a 接口支持輸出 4K 60Hz 的畫面。
Intel NUC 的后面板
對了,機身的側邊還有一個 SD 卡的讀卡器,以及密密麻麻的散熱。
側面板的 SD 卡讀卡器和密密麻麻的散熱
我想四個標準的 USB 3.0 接口已經足夠良心了,但是這個雷電 3 接口才是 NUC 性能和后期可升級空間的體現。畢竟全功能的雷電 3 意味著我可以外接顯卡,也就意味著,我可以在這樣小巧的機身里面跑起來 3A 大作。我想這也是 NUC「性能小鋼炮」的最佳體現。
▍組裝
由于 NUC 本身僅僅是一個「準系統」,里面僅內置有 CPU、主板的必要的接口,因此我們需要單獨購買內存和硬盤進行組裝。
Intel NUC 拆開背板的樣子
組裝 NUC 和組裝一臺普通的臺式機相比,簡直容易太多。我們將 NUC 底部的背板拆下來,就能看到內部的電路板和各種零部件了。
▍內存
兩條 8GB 的內存條
NUC 里面有兩個內存條卡槽,支持最高 2 × 16GB 共 32GB 的雙通道內存。我購買了 ADATA 的兩條 8G 筆記本內存條,組成了 16GB 的雙通道內存。需要注意的是,NUC 所使用的并不是全尺寸臺式機內存條,而是筆記本內存條。所以最初我購買了兩條全尺寸臺式機內存回來,正興高采烈的準備進行組裝,結果發現內存條本身比我 NUC 機箱還要大的時候,內心是多么崩潰。
安裝內存條的過程非常順利,安裝也非常簡單。將內存條邊緣凹槽和 NUC 主板上面的缺口相對應,一壓,咔噠一聲,內存條就安裝穩妥了。日常使用的時候,16GB 內存對我來說是非常充足的。無論我同時開啟多少應用,NUC 的內存占用都幾乎很少超過 60%,這一點我還是非常滿意的。
▍硬盤
三星 PM981 SSD 固態硬盤
由于我購買的 NUC 是「瘦子版」BEK 的,所以內部只有單個 M.2 的硬盤槽。這個硬盤槽是 M.2 22×42/80 接口的1 ,支持 NVMe 和 SATA 3 協議的固態硬盤。我購買的是同學推薦的三星 PM981 固態硬盤,256GB。
安裝固態硬盤的過程非常順利,將硬盤側向插入卡槽,聽到咔噠一聲,之后用固定螺絲將硬盤固定妥當就安裝完成了。256GB 的存儲空間其實對于僅安裝一個系統來說還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后期想要再安裝一個 Linux 或者 macOS 就顯得有些空間告急了。
▍安裝系統
由于 Intel NUC 本身是一個沒有硬盤的準系統,我們當然也要為它安裝操作系統才能正常使用。
Windows 10 專業教育版本
這里我選擇了安裝 Windows 10,安裝過程沒有特別需要折騰的地方,制作一個 USB 啟動器就可以正常安裝了,我也不再贅述。
如果你再另外購買一個顯卡塢和一個 RX580 顯卡,利用強大的雷電 3 接口,NUC 就搖身變為名副其實的「性能小鋼炮」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博通的無線網卡如果想要直接安裝進 NUC 機身,需要占用 M.2 的卡槽。具體型號是:BCM943602CDP Wi-Fi/Bluetooth + M.2 NGFF Key B+M Adapter(需要另外購買一根 M.2 轉接頭)。這樣一來,我們就只能購買「胖子版」BEH 型號的 NUC,用另外 2.5 寸僅支持 SATA 3 協議的硬盤槽作為我們的主存儲。只是我不希望犧牲高速的 M.2 硬盤接口,所以并沒有進行這樣的折騰。
▍使用體驗
日常使用的 CPU 和內存占用
從我購買安裝這臺 NUC,并使用到現在,差不多有一周的時間了。我個人對這臺 NUC 無論是性能、外觀還是后期的可升級空間,都是非常認可的。第八代 i5 處理器,配上 16GB 雙通道內存,256GB M.2 的固態硬盤,以及 Intel 目前較高端的集成顯卡 Iris Plus 655,這臺 NUC 算是坐實了「性能小鋼炮」的稱號。
同時,如果不進行相對復雜的工作(比如渲染視頻、編譯大型項目),NUC 的風扇聲音幾乎都注意不到,非常安靜。又因為它僅僅 10cm 大小的外形,我們也可以通過顯示器固定架將它安裝到顯示器后邊。當然,靈巧小型的機身讓我甚至能夠帶它出門。
當然,我對這臺 NUC 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這個外置的電源:
龐大的電源
NUC 并不是通過 USB Type-C 供電,而是通過一個巨大的類似老式筆記本的電源,通過圓形的私有接口進行供電。嗯,電源都快比我機身大了。?
▍尾巴
Intel NUC
人們都說,PC 的世代已經過去。確實,裝機似乎離很多人越來越遠了,但是 NUC 這臺準系統,卻讓我體會到了曾經裝機的樂趣。主機本體、內存和 SSD 配置下來我只花了大約 3500 元,無論是從自定義、性能、可拓展性還是性價比,NUC 都是一臺極佳的小臺式機。
目前,我還有另外的一臺 MacBook。通過 OneDrive,我可以實現在 NUC 上面撰寫文章,之后需要外出的時候,背上 MacBook,我撰寫的內容就全部同步過去,等我到達目的地就可以無縫銜接的繼續寫作。總的來說,NUC 在我心目中,確實是「下一世代的計算單元」。感謝閱讀。
者:南局萍段
老媽用的舊電腦,已經運行8年有余,主板于上個月徹底報廢,已經無法開機。原電腦幾乎每天開8小時以上,主板是華碩M2N-X,CPU和內存供電電容都在第四年時爆漿了,并進行了更換。原配的長城電源主電容也爆漿了,換了個航嘉電源。雖然舊電腦就算放在今天家用也無太大問題,但是毛病不斷,故直接舍棄。
首先,電腦的用途很明確,上網看電影看小說,至少支持兩塊1080P屏幕顯示輸出(電視+電腦),并可以流暢地邊看電視邊看小說+網頁多開。體積小那是更好了。最重要的要求是要穩定!穩定!穩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同時,為了能夠穩定使用多年,電腦的性能必須至少是主流性能,同時預算盡量控制得比較低,所以我選擇了使用二手品牌機準系統+散件組裝的方式實施了本次裝機。裝機的配置單:
其中準系統(含機箱主板電源)和CPU,硬盤2為二手,其它為全新。
以下是裝機配件全家福:
首先談談準系統的選擇:
NEC Q67_淘寶搜索
準系統是淘寶購買的二手產品。首先是平臺的選擇。毫無疑問的是目前Sandy Bridge1155平臺準系統的性價比是最高的。只要300上下的價格就能得到目前接近主流的性能,同時具備SATA3接口。遺憾的是沒有USB3.0接口。之所以選擇了這款NEC的Q67準系統,主要是由于它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了強大的擴展性能。具體擴展內容見裝機時的介紹。
CPU:
i3 2120_淘寶搜索
之所以選擇拆機的snb i3處理器,是因為它在性能和功耗上取得了比較好的平衡,同時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目前含郵費的價格不到400元。
內存:
十銓(Team)DDR3 1600 8G 臺式機內存
內存選擇了京東出售的這款十銓內存。實際上裝機用的是2012年買的默認頻率1333馬甲條,這條新買的內存裝在了辦公室的電腦上。PS:英睿達的特價條沒搶到
硬盤:
閃迪(SanDisk) 加強版 240G 固態硬盤
主硬盤選擇了閃迪的這款廉價固態硬盤,足夠的容量,MLC閃存和尚可的性能完全對得起價格。另外還有一塊抽屜里突然出現的希捷80G機械硬盤,拿來湊個數
顯卡:集成的英特爾HD2000,性能基本夠用,不需要多說。
機箱:準系統的小機箱
電源:準系統自帶的臺達電源。型號是DPS-250AB-75 A,電壓實際上是寬幅100-264V,市電直插。額定最大功率為250W。日后加獨顯也有余量。
下面進入裝機時間首先去掉準系統包裹的保鮮膜。看看機箱的外觀:
背部接口,是定制面板,有一個COM口,一個RJ45網線口,四個USB2.0,一個VGA,一個DVI-D(此接口不能使用轉接頭轉換成VGA接口),一對鍵鼠PS/2接口及音頻接口。二手產品的接口,略有銹跡。
正面有一對音頻接口,一個音量調節旋鈕,兩個USB2.0接口和一個光驅。機器原配的處理器是酷睿i5,并自帶了正版Win7專業版。
側面準系統的身份證。COA標簽已經被奸商撕掉了,但是正版Win7的序列號依然可以用軟件從主板讀出
打開上蓋:
做工緊湊,左上角是電源線。
機器自帶機箱保護開關和一個外放小喇叭。主板可設置為機箱打開時無法開機。
光驅和硬盤采用了免工具拆卸設計。可以安裝兩塊3.5英寸硬盤。
自帶的DVD-ROM是TEAC品牌的。這個品牌生產過不少專業音頻光驅。實測讀碟能力還不錯。
可以安裝兩條DDR3內存,最大16G,夠用了。
機箱自帶的風扇帶了防塵罩,細節做得很好。
機器帶了一個半高PCI-E X16接口,可用于擴展顯卡。一個全高PCI-E X1接口,目前有在這個接口加上無線網卡的計劃。另有一個原生全高PCI插槽。聲卡愛好者也許會喜歡。
主板為微星代工,型號是MS-7480.做工中規中矩。
原裝散熱器分量十足,還是塞銅的。比英特爾盒裝CPU帶的散熱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惜是三線調速。
裝上CPU內存
裝上硬盤。需要注意的是這款準系統最好把SSD放在下面一格,不然可能會擋住線。原配只有一條SATA線,所以實際上80G的硬盤目前還只是裝飾品
全部安裝完畢的樣子。
裝系統過程就不多說了。直接裝了正版的Win7專業版,再升級成了Win10專業版。
裝好后的系統信息總結。CPU會自動降頻,這張截圖正好截到了最高頻率。內存默認運行在了1333MHzCL9上。
跑了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象棋,跑的同時正在安裝Office,所以分數一般。CPU的溫度最高達到了60度,但是機器一點聲音都聽不到,靜音效果不錯。CPU空載的溫度在35度左右,還是不錯的(氣溫22度)。
總之個人認為,不在意二手的話,12XX元買一套接近主流配置,能穩定運行,功耗和體積控制不錯的小體積臺式機,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