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東西,看上去沒啥關系,可放在一起的時候,又讓人感覺似乎應該有些關系,在這個買買買有些讓人乏味的時候,咱們不妨來聊點其它不一樣的東西,八卦的同時還能增長見聞。
01 看似不太對稱的發展節奏
如果關注過英偉達GeForce 20系顯卡,你就會發現,這一系列的顯卡搭載了GDDR6顯存,不僅有更高的帶寬,而且功耗更低;而主板上搭配CPU的內存卻一直停留在DDR4,這是為什么呢?
這可能是一個蠻八卦的話題了,畢竟人家有一個字母“G”存在,怎能說完全是一樣的呢?
事實上,DDR是DRAM的一種,是內存顆粒的標準,而GDDR則是顯存顆粒的標準,兩者意義不同。DDR指的是雙倍數據傳輸率(Double Data Rate),而GDDR指的是圖形用雙倍數據傳輸率(Graphics Double Data Rate)。
DDR和GDDR的差別在早期并不大,第一代及第二代的DDR和GDDR顆粒甚至是可以通用的。但是隨著硬件性能的發展,不同硬件之間性能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尤其是顯卡的顯存需求變化,英偉達和AMD對顯存的標準有了更高的要求,GDDR3和DDR3就在此時“分道揚鑣”了。
之后的發展,就是內存和顯卡在不同性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內存搭配CPU,需要的是針對不用類型的任務作出更低延遲的反應,對存儲顆粒的要求就是極其快速地傳輸少量數據;而顯卡需要的是盡可能高的吞吐量,對存儲顆粒的要求就是傳輸非常大量的數據。
而這也就導致了DDR和GDDR在后來的標準上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GDDR顯存針對存儲有關圖形的數據進行了優化,可以承受更大的吞吐量,而DDR則針對CPU進行優化,可以存儲當前正在處理的應用程序和數據,擁有更低的延遲。
四月初的時候,SK海力士公布了下一代內存的參數細節,DDR5內存呼之欲出。DDR、GDDR和LPDDR因為應用場景的差異,他們的發展是并不同步的。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他們的發展歷史,于是小編根據不同DDR內存的產品發售時間做了一張DDR家族的發展路線,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02 穩扎穩打的DDR
DDR全稱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雙倍速率SDRAM),是DDR家族的老大。DDR是個人計算機和服務器標準內存,根據具體使用場景的不同還分為DDRL(低功耗平臺)和ECC DDR(服務器)。從上圖我們看到DDR的升級路線是非常穩健的,從2000年推出DDR1以來到DDR4歷經20年更新了四代,在自家兄弟都出到第五代、第六代的情況下,下一代DDR5也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狀態。
03 胃口猛增的GDDR
GDDR我們一般稱之為顯存,“G”代表Graphics。顧名思義,GDDR就是針對圖形顯示卡所特化的一種DDR內存。2000年后電腦游戲的發展和火爆,人們對于顯卡性能需求日益增長。運行電腦游戲對顯卡GPU有高速數據交互需求,而且GPU與顯存之間的數據交換非常頻繁,特別是3D游戲的紋理貼圖對顯存帶寬和容量的要求更高。所以老二GDDR應運而生。目前GDDR主要運用在顯卡和游戲主機上。
DDR2/GDDR2時代的GDDR2技術細節基本相同,但頻率更高,同時帶寬達到了16GB/s,而同時期最強的DDR2-1066內存帶寬僅有8.5GB/s。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認為JEDEC對GDDR標準的制定的速度太慢了,嚴重不符合顯卡的發展需求。于是顯卡巨頭,當時的NVIDIA和ATI開始聯合對GDDR3標準進行制定指導,技術標準得到大幅提升,因此GDDR可以說真正的與DDR分道揚鑣。Xbox 360就是最早搭載GDDR3內存的游戲主機,從此游戲主機開始使用GDDR共享內存。
GDDR一路高歌猛進,07-08年也就是推出“顯卡危機”游戲《孤島危機》那兩年,一年更新更新一代GDDR標準,帶寬猛漲。到了2018年的搭配了256-bit位寬的GDDR6其帶寬已經可以達到768GB/s,與之對比的是DDR4-3200 25.6GB/s。
04 奮起直追的LPDDR
LPDDR是在DDR的基礎上多了LP(Low Power)前綴,又稱為mDDR(Mobile DDR SDRAM)。時間回到Android 1.6和IOS 3.0的時代,早期手機上所采用的DDR SDRAM不管是速度還是功耗都無法滿足智能手機的需要了,于是更低功耗更小體積更小的LPDDR內存出現了。由于LPDDR出生最晚,所以成了家里的老三。
由于LPDDR的使用場景更接近于DDR,所以LPDDR的發展過程和DDR有較大的交集。09年出現的LPDDR直到2013年的LPDDR3,可以說一直在追隨大哥的腳步。值得注意的是,到了LPDDR3時代,LPDDR3以其不錯的性能和更加優秀的能耗比,開始被包括Mac Book air在內的筆記本平臺所采用。
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平臺愈發旺盛的市場和和性能需求。LPDDR4開始按照自己的應用場景需求建立起自己的規范體系。今年小米10手機上搭載的LPDDR5又一次成功領先DDR,在DDR5標準還沒正式敲定前就已經完成了量產,而這一次的LPDDR標準又是基于LPDDR4/X,其理論數據傳輸性能上超過DDR4,可以說是走上了和DDR內存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05 各奔前程的三兄弟
總結:有人問既然GDDR這么厲害,那電腦可不可以像游戲主機一樣直接通用GDDR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DDR、GDDR、LPDDR,分別作為電腦、顯卡、手機的內存,都有各自耕耘和專攻的領域,誰也沒辦法替代誰。
標準的DDR內存是CPU導向,專注于與CPU的數據交換效率,更加看重整體的存取性能。GDDR則更加需求與GPU進行數據交互的大帶寬,但代價就是更高的讀寫延遲,這么一個胃口大但嘴巴小的GDDR是無法滿足CPU的存取速度要求的,所以看起來更“強”的GDDR實際上是不能取代DDR的。
這三種內存雖然都起源于DDR,但它們目前包括以后的關系不再是繼承發展而是平行發展的關系。DDR將繼續穩步的走性能路線,而GDDR也更加專注對帶寬和容量的優化,至于移動端的扛把子LPDDR近年來市場需求旺盛,技術迭代壓力大,有望繼續領跑。同時三種內存上所采用的新技術也可反哺DDR家族,為它們各自的的發展提供借鑒和技術驗證。
往期內容推薦
遭遇“短信炸彈”怎么辦?運營商教你一招搞定
路由器到底要不要關?多久關一次?
12年來第二次更新:這個版本的QQ你還用嗎
·
于游戲發燒友來說,NVIDIA最新的RTX 30系列絕對刺激到你了。9月17日9點之后,游戲隊友之間的對話變成了同樣的兩句話:你搶到了嗎?沒搶到!如果你的手速夠快,運氣夠好,搶到RTX 30系列,那真是恭喜你了!搭建這套最新顯卡游戲平臺,各項配件的選擇都不能馬虎。
挑選CPU,AMD/Intel平臺各有優勢
AMD平臺,首推銳龍9 3900X,在多線程性能上有明顯的優勢,在專業應用中有更為出色的表現。同時產品的頻率為3.8GHz~4.6GHz,滿足全新的Zen2架構,單核性能、游戲性能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銳龍9 3900X搭配RTX 3080能兼顧游戲與專業應用。
Intel平臺,第十代酷睿當仁不讓。從線程數量到頻率都有明顯的提升,與老產品拉開了明顯的差距,所以Intel平臺就要買新不買舊。RTX30系列搭配Intel平臺,相比RTX20系列顯卡在游戲上的提升是相當明顯的。
如果你的預算不夠,可千萬別想著買一個i3之類的處理器先頂著,那實際性能差距真的是一道鴻溝。你可能會遇到數次卡頓、畫面模糊、瞄不準等等甚至你都想不到的問題,那可真是糟蹋了這么好的RTX 30系顯卡了。
搭配內存硬盤,速度和容量都有講究
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在玩游戲的問題上,內存和硬盤的影響并不會很大。的確,在提升游戲幀率的問題上,內存硬盤的變化并不是很明顯,但是在加載游戲畫面的過程中,更高性能的內存硬盤會更有效率的。所以,既然是搭配最新顯卡打造的游戲平臺,內存硬盤一定要選好。
其實我們發現,目前新發售的游戲大作,在推薦配置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大多數已經將內存容量提升到16GB了?;蛟S采用單條大容量內存時,你并沒有感覺到什么變化,但如果組建雙通道大容量內存,游戲流暢性的對比就很明顯了,比如在玩《刺客信條:奧德賽》以及《絕地求生》等游戲時,你會看到明顯的幀速提升。
至于內存頻率的問題,使用不同頻率的內存玩游戲時,幀速對比并不明顯。但是結合價格的角度來看,3000MHz頻率最為劃算。如果是游戲玩家,建議選擇3000MHz的內存甚至更高頻率,加點電壓也能實現超頻,如今國產臺式機內存3000MHz起步,可見這個頻率已經算是選購的平衡點了。即使是搭配最新的RTX 30系列顯卡,選擇一款大容量3000MHz的雙通道內存套裝,也是可以勝任的。
在硬盤問題上,可能已經有人發現了,近期發售的大型游戲已經開始透露一個信號:你要想流暢地體驗這款游戲,你可能需要準備一款大容量的SSD來裝了。當然,因為這個要求,沒少被網友調侃:大容量的機械硬盤難道不香么?我不換SSD我就不配玩游戲嗎?其實,游戲廠商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純粹是為了讓玩家們能夠體驗更高清更流暢的游戲大片畫質。畢竟,動態畫面的精度越高,占用的空間越大,運行起來就更考驗SSD的實際性能。
至于該選SATA3.0 SSD還是NVMe M.2 SSD,搭配新平臺肯定建議選擇M.2 SSD,你甚至可以考慮出手PCIe 4.0 SSD,性能上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如果你選擇的是AMD平臺,很可能主板上還有兩個PCIe 4.0 X 4的接口,還可以組RAID,性能會更驚喜。當然,畢竟現在PCIe 4.0 SSD價格不便宜,選擇PCIe 3.0 M.2 SSD也能滿足很多平臺的使用,甚至可以說對于很多用戶而言還存在著性能過剩的現象。
SSD的容量到底選多大,這算是個老生常談了。在這里也不饒彎子了,480GB~512GB起步吧,要不然別怪我沒提醒你。硬盤容量小了,裝一個游戲就滿了,就別想著做其他的了。現在就算是一張圖片、一個短視頻,都很可能占用空間很大,編輯有個同事天天看著已經紅條的系統盤唉聲嘆氣,硬盤容量小了是真不夠用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RTX 30系平臺之外,今年游戲主機也給大家準備了不少驚喜。Xbox Series X和PS5新一代游戲主機近期消息也很多。這兩款產品售價和發售日期都已公布,更多的主機消息和配件售價陸續在網絡上曝光。這代主機不僅在分辨率上進化到4K,數據傳輸性能也大幅提升,兩家都搭載了定制版的SSD。不僅如此,PS的首席架構師Mark Cerny曾確認,經過認證的M.2 NVMe SSD可被支持。也就是說PS5可能將支持消費級別的SSD,而不是Xbox的專用SSD,這樣PS5用戶的擴容成本有望更低??梢?,玩游戲,選擇SSD勢在必行。
不過,有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家了:據最新的市場報告,節后第一周,SSD報價全線上漲,內存條本周漲幅最高至14%。其中,128GB PCIe SSD報價由19.2美元上調至19.6美元;256GB PCIe SSD報價由29.8美元上調至30美元;512GB PCIe SSD報價由50.8美元上調至51美元;128GB SATA SSD報價由17.5美元上調至17.6美元;256GB SATA SSD報價由28美元上調至28.2美元;512GB SATA SSD報價由49美元上調至49.5美元。不過SSD市場后續波動可能性大,還得看全球疫情發展造成的貨源影響,極大可能SSD還會降價的。但是,內存方面可就沒那么容易了,畢竟一直以來處于缺貨狀態。
下面劃重點了!這幾款可以買
如果你糾結到底買哪一款產品比較好,在這里不妨給大家一些提示。既然是搭建最新的游戲平臺,就別太在意價格了,至少要保證性能匹配才是。
光威弈Pro DDR4 3000內存
參考報價:218元/8GB
光威弈系列Pro DDR4 3000內存是第一款采用長鑫存儲DDR4顆粒的國產消費級內存,它的表現可以說是很不錯。在原生頻率下,速度表現跟國際大廠產品性能持平;超頻方面,在4000MHz頻率下依然可以穩定運行。不管是性能測試還是穩定性測試,表現都很不錯,兼容性強。支持國產,靠譜。
WD BLACK SN750
參考價格:1199元/1TB
WD BLACK SN750 連續讀取速度超過3490MB/s,連續寫入速度也超過3000MB/s,真正體現了掌握主控、閃存核心技術的SSD實力。在游戲模式下,游戲畫面加載、數據后臺保存都不會卡頓。另外,最值得一說的還有這款SSD在游戲模式之下實現的速度提升并不是通過緩存實現的,而是真正在游戲應用上實現的看得見的速度提升。另外,采用WD自研主控的WD SN850 PCIe4.0 SSD本月底也將發售,將會帶來更強大的性能提升。
XPG 龍耀D60G DDR4 3200內存
參考價格:599元/8GB X2
XPG 龍耀D60G DDR4 3200內存擁有獨一無二的60%超大發光面積,燈效玲瓏剔透,視覺效果震撼。嚴選優質顆粒,不僅支持intel XMP一鍵超頻,在AMD平臺下表現同樣相當不俗。目前已通過華碩、技嘉、微星、華擎的RGB神光同步認證,更有 XPG 同步軟件可單獨調控燈效,同時也通過了500多個各類型主板的嚴格兼容性測試。這款內存套裝相當適合游戲電競發燒友,專業MOD達人以及資深超頻高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頻率設置、燈效調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阿斯加特AN3+ NVMe M.2 SSD
參考價格:789元/1TB
阿斯加特AN3+ 1TB NVMe M.2 SSD作為一款性能非常優秀的自主可控SSD,是存儲產品國產替代的一個里程碑。阿斯加特AN3+ 1TB NVMe M.2 SSD采用了憶芯STAR1000P SSD主控芯片,成功闖入"6000分俱樂部",足以樹立起國產SSD強勁性能的標桿。同時,也給廣大用戶提供了更高性價比的NVMe M.2 SSD選擇。
往期內容推薦
RTX 3080高端游戲主機這樣裝
市售主力銳龍CPU推薦
NVIDIA確認放棄Quadro品牌
·END·
有句話叫“Intel買CPU送顯卡,AMD買顯卡送CPU”,充分說明在3D游戲方面Intel核顯(非銳炬系列)的廢柴程度。單機大作核顯是指望不上的,無論HD GRAPHICS還是APU還是IRIS都不GeiForce,不過世界上有一種需求叫“偶爾打游戲,打網游,打LOL,打爐石,打魔獸….”,對CPU要求不高的同學,我通常推薦APU主機,便宜、夠用、介于奔騰到I3間的CPU性能家用也夠;而CPU要強又要能偶爾打打3D游戲的同學通常會糾結:“要不要加個低端獨顯?”本經驗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文章三部分:Intel 核顯卡對比,INTEL核顯支持的游戲列表,游戲設定指南。
————————我不是知識的創造者,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基本概念:和獨顯一樣,運算核心(GPU)最關鍵,nVIDIA叫CUDA核心,AMD叫GCN核心,INTEL叫EU(執行核心,Execution Units),Intel根據性能將這些核顯從低到高分為幾級:GT1,GT1.5,GT2,GT3/GT3e,GT4e。
除此之外,核心和顯存頻率也影響性能,這些在ark intel官網都可以查到,需要強調的是,核顯共享內存,因此顯存頻率即內存頻率,比如奔騰G3400系列最高支持DDR3-1600內存,而G3200系列只到DDR3-1333,理論上后者核顯性能受更大制約。
下面是我整理的Sandy Bridge、Ivy Bridge、Haswell、Broadwell、Skylake核顯表(感謝Intel和維基百科),有需要的同學看自己CPU對應的核顯名即可。
Intel測試了接近150個游戲,并給出了建議(以及免責聲明)。根據Intel的測試結果,以下游戲測試結果可套用在HD4200/4400/5500/6000和Iris核顯上(當然性能大于等于GT2的HD4600和Iris 5100/5200、Iris Pro也行)。
測試平臺:
CPU:I5-4200U (HD4400)
內存:4GB
系統:WIN 8.1,高級電源管理設置為“平衡模式”
該平臺采用低壓低頻雙核CPU(睿頻頻率也不高),4GB內存,是低端家用機器的典型配置,采用桌面標壓I3-4150/4GB內存的臺式機系統性能不比測試機差。
支持列表:詳見下圖,如需檢索,請猛戳,然后CTRL+F
*帶1后綴的需要手動降低特效,詳見第三部分。
首先到這個網頁
在右側選擇型號。方法一自動檢測,適合純小白,需要瀏覽器JAVA支持并下載檢測器。方法二提供多種搜索方式,可搜索型號如I3-4150,頻率如4.4GHz,顯卡如Iris。
輸入游戲名過濾(美中不足的是只支持英文關鍵詞搜索)
Duang~~~~~~~~~~~~三步驟搞定,很簡單吧。
接下來是驗證。PCEVA論壇曾經用I5-4670K(HD4600)進行了一次主流游戲測試,張大媽這兒不讓發一些外站鏈接,有興趣看測評可搜索 “教你如何使用Haswell HD4600玩轉主流游戲” ,文字摘錄如下:
全部全高設定,關閉垂直同步。
在不算很激烈的戰斗場景中,游戲幀數大概在46幀左右,流暢運行。
在相對比較復雜的場景,幀數就會有所下降到39幀左右,不過也還能保持流暢。
在英雄聯盟消耗資源更多的是戰斗中的玩家、小兵以及建筑物等等,不過在全高效果下,HD4600也能頂得住,基本保持流暢。
----注:分辨率是1080P,畫面設定和Intel官方推薦一模一樣
如開頭所說,INTEL買CPU送GPU,大部分主流型號集成的都是GT1 GT2檔次的核顯,應付各種游戲僅僅是流暢而已,論多好的體驗只是想多了。所以我的選購建議就是:想買HTPC等瘦身ITX主機偶爾打打游戲的同學看清楚CPU型號所帶的核顯;同時給看好iris等skylake的同學提醒一下:就broadwell I5C/I7C的定價來看,iris價值80多美元呢,到時候到底是iris核顯湊合還是499軟妹幣搞個低端顯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