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千萬別放床頭!
輻射很強!會變笨!會得癌!
關于這個問題
丁香醫(yī)生有話要說:
國家對于手機輻射
已經(jīng)做出明確的安全值限定
并且,目前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
手機的輻射會引起癌癥在內的惡性疾病!
(我國的國標《移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限值》(GB 21288-2007)中有明確規(guī)定,任意 10 克生物組織,任意連續(xù) 6 分鐘平均比吸收率值不得超過 2 瓦/公斤)
不過,我們還是建議大家
不要把手機放床頭
因為……
能幫你改善睡眠!
近期有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
睡前 30 分鐘避免用手機
連續(xù) 4 周后,睡眠質量會有明顯改善
今天晚上,還是把手機放遠點吧
說完了手機問題
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輻射」的疑問:
基站在我家旁邊會對健康有影響嗎?
路由器能不能放在臥室?
微波爐有輻射孕婦能用嗎?
我們請到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碩士尚老師,來跟大家好好聊聊輻射這件事。
尚致楠
丁香醫(yī)生作者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碩士
先來跟大家分享 4 個關于輻射的真相:
01
真相一:生活中其實處處有輻射
真相
從我們出生起,就生活在一個被輻射包圍的環(huán)境中。
生活中常說的輻射,主要指的是電磁輻射,下面這張圖是它們的常見來源:
圖片來源:國家核安全局,摘自《神奇的核技術》
在國際上,對電磁輻射有一個公認的劃分,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是非電離輻射。
在自然界中,我們最常見的非電離輻射就是雷電,每當打雷放電時,都會產(chǎn)生輻射。
除此之外,太陽黑子爆發(fā)也會產(chǎn)生輻射。廣義上來講,陽光也是一種輻射。被太陽曬傷也是一種輻射傷害。
而人工非電離輻射則涉及范圍更廣,從用途上我將它分為兩類:
利用輻射的原理來工作,比如手機、路由器、微波爐;
由于使用用電設備而伴生出的,比如電吹風、電冰箱等。
總而言之,只要存在電,就存在輻射。
圖片來源:soogif.com
02
真相二:電離輻射更需要警惕
真相
相比于上面說到的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的能量較強,通過能量傳遞引起物質電離,如 α 粒子、β 粒子、質子、中子、X 射線和 γ 射線等。
你一定聽過福島核電站事故、切爾諾貝利事件,它們都是電離輻射。這類事故所造成的環(huán)境影響危害性是很大的。
日常生活中當然不會遇到這樣高劑量的電離輻射,但我們也無法完全逃離它。
來自宇宙的射線,土壤中的氡氣,裝修用的天然大理石,還有地鐵安檢時的安檢儀,接受醫(yī)療檢查的 CT,都存在電離輻射。
生活中常見的電離輻射量,大概是這樣的:
產(chǎn)生活動
輻射量
成人可能發(fā)生癌癥的最低劑量
50 毫希沃特
全身 CT 掃描一次
10~15 毫希沃特
牙科 X 光片
胸部 X 光片
0.3~0.6 毫希沃特
每次坐飛機 /小時
2 微希沃特
每吃 1 根香蕉
0.1 微希沃特
有危險的電離輻射在生活中相對容易辨識,如果在生活中看到這個標識,請務必離遠一點再遠一點!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03
真相三:生活中常見輻射都是安全的
真相
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和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以及歐盟執(zhí)委會的新興與新鑒定健康風險科技委員會發(fā)表的一系列報告均指出:
目前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據(jù)能夠證明在一般強度下的電磁曝露會引起癌癥在內的惡性疾病。
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致癌物分類中,電磁輻射分別位于 2B 類致癌物和 3 類致癌物。
千萬不要因為 2B 類致癌物而擔心,它指的是「可能性較低的致癌物」,同為 2B 類致癌物的還有泡菜和咖啡。
相比于害怕手機輻射,不如多注意一下明確會致癌的 1 類致癌物,例如煙草、陽光、汽車尾氣、臘肉。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04
真相四:輻射還是越少越安全
真相
既然大部分都是安全的,也沒有明確的致病風險,那我們還需要重視輻射嗎?
答案是:需要。
雖然以目前的認知水平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得出了弱關聯(lián)性的結論。
但從輻射防護本身而言,我們應該做到一個「最優(yōu)化原則」:
在充分考慮了經(jīng)濟和社會因素之后,使輻射水平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盡可能低的水平(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在輻射環(huán)境中曝露的時長和強度,降低可能存在中的潛在風險。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做的三件事是:減少曝露時間、增大與輻射源的距離以及采取必要的屏蔽防護。
舉例來說,如果是在備孕或懷孕期間,的確應該減少由于醫(yī)療等電離輻射所帶來的影響,可以更好地降低潛在風險。
但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遵循醫(yī)生的建議,在做好相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低劑量的檢查。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關于輻射的真相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已經(jīng)大概了解是怎么回事兒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關于輻射的謠言,這次一起辟掉吧。
01
謠言一:手機電量低,輻射強
真相
手機是目前與我們生活關聯(lián)最大的電磁輻射發(fā)射體,它通過向周圍移動通信基站(路由器)發(fā)射和接收電磁波,以達到無線通信的目的。
在通信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電磁輻射。
不過,手機的發(fā)射功率,主要看工作狀態(tài):
待機時,手機的發(fā)射功率相對較低;
高速數(shù)據(jù)
傳輸或通話時,發(fā)射功率會有明顯的提升,手機周圍的電磁
輻
射強度有明顯
增
加。
輻射大小,與手機電量沒有關聯(lián)。
如果實在擔心,那在需要長時間打電話時,不妨帶個耳機以減少頭部受到手機輻射的影響。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02
謠言二:家附近建了通信基站會有強輻射
真相
不僅不會增加,反而可能會減少!
基站是城市中數(shù)量最多的電磁輻射源,它是保障手機通信的必要基礎設施。
但網(wǎng)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爭論和需求:這東西得有,但千萬不能建在我家旁邊。
其實一般情況下,基站所產(chǎn)生的電磁輻射在幾十米外的地方,就能降到環(huán)境本底水平。
在保證了一定安全距離的前提下,它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
假如基站建在了你家樓頂,那你就更不需要擔心了。
基站是向外發(fā)射電磁波而不是向下發(fā)射,在基站正下方反而是電磁輻射最小的地方。
另外,由于周圍有了基站后手機信號質量變好,我們手機與基站通信時不需要滿功率發(fā)射,手機的輻射影響會更小,也會更省電。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03
謠言三:微波爐、電吹風小家電輻射很強
真相
微波爐加熱食物的原理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電磁輻射熱效應,為了快速加熱食物,它的發(fā)射功率相對較大。
但微波爐的金屬外殼能起到較好的屏蔽作用(輻射防護三要素之一),因此對外界的影響很小。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實測中發(fā)現(xiàn)有部分微波爐存在電磁輻射泄露,所以買電器還是盡量選擇品牌的哦。
電吹風與微波爐不同,它是通過電流產(chǎn)生熱風,電磁輻射只是個伴生品。
在實測中發(fā)現(xiàn),電吹風所產(chǎn)生的磁場強度確實高于其他家電,但距離標準限值仍然很遠,磁場強度大概只是限值的 5%~10%,所以安全是有保證的。
如果仍有顧慮,那就……離遠點吹吧。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Giphy.com
04
謠言四:仙人掌能防輻射
真相
仙人掌除了能扎人,真的沒有啥特殊的。
且不說電腦屏幕的輻射非常小,就這一盆小小的植物要是能防輻射,那我們還擔心什么電磁輻射呢?
圖片來源:Giphy.com
總而言之,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電磁環(huán)境中,生活中的大部分輻射都是安全的,安心啦
策劃 Murphy
責編 Feidi
封面圖來源 圖蟲創(chuàng)意
參考文獻
[1] European Commission.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of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R]. 2015.
[2] 楊新村、李毅:WHO“國際電磁場計劃”的評估結論與建議[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8.
[3]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up to 300 GHz)[R]. ICNIRP, 1998
[4] IARC. Non-ionizing radiation,part2:radiog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R]. France: IARC, 2011.
[5] IARC. Non-ionizing radiation,Part 1:static and extremely low-frequency(EL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R].IARC, 2002.
[6] 環(huán)境保護部, GB8702-2014. 電磁環(huán)境控制限值[S]
科學審核 劉文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放射科主治醫(yī)師
科學審核 刑睿奇
明尼蘇達大學 物理學 PHD
們知道,如果您白天過多地刷手機,可能會影響您的心理健康。但晚上睡覺時把手機放在哪里也會影響你的健康嗎?
關于手機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尤其是輻射的潛在有害影響,肯定存在爭議。2023 年 7 月發(fā)表在《癌癥》雜志上的一項研究 發(fā)現(xiàn),腦癌死亡與手機使用之間存在微弱的正相關性。該研究的合著者沙比爾·賽義德·阿卜杜勒 (Shabbir Syed Abdul)告訴VeryWell Health,“至關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目前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
睡覺時玩手機應該擔心輻射嗎?
斯坦福大學臨床醫(yī)學助理教授內哈·納魯拉 (Neha Narula) 博士也同意,即使您睡覺時手機放在床邊和頭旁邊,您也不應該擔心手機的輻射。
納魯拉告訴雅虎生活:“目前,實際上沒有證據(jù)表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發(fā)出的輻射會長期影響我們的健康。”他指出,手機和平板電腦發(fā)出的輻射類型不同于,比如說,我們從 X 射線中看到的那種,我們知道它會導致 DNA 損傷。
“手機發(fā)出的輻射就是我們所說的‘非電離’,”她說。“我們看到微波爐、智能手機等發(fā)出的這種輻射,目前我們沒有具體證據(jù)表明這對我們的健康有長期影響或有害影響。” 當然,我們也沒有具體證據(jù)表明它無害,正如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其歸類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所強調的那樣。
使用手機如何影響睡眠
雖然納魯拉說“不必太擔心來自身邊手機的輻射”,但她補充說,睡在手機旁邊會對您的健康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一方面,如果手機就在你睡覺的地方旁邊,你更有可能在臨睡前使用手機,而且“有大量證據(jù)表明,在睡覺前或在床上使用手機的人更容易使用手機”。與那些在睡前一兩個小時把手機收起來的人相比,他們的睡眠質量可能不足或較差。”
“手機需要大量的手動控制和活躍的思維才能使用它們,”她說。“這會激發(fā)你的清醒感和警覺性,這對于你想要放松下來的時候來說并不理想。手機放在你身邊會產(chǎn)生刺激,即使你使用它五分鐘,你仍然處于活躍的喚醒狀態(tài),這會影響睡眠。”
光如何影響睡眠
除了與手機的交互之外,手機發(fā)出的光可能是一個大問題。光幫助我們維持晝夜節(jié)律,即我們的睡眠-覺醒周期。一般來說,人類有 24 小時的晝夜節(jié)律,來自太陽的自然光有助于刺激警覺和覺醒的感覺,使我們能夠在白天保持清醒。當夜晚來臨,光線暗下來時,我們的警覺程度也會降低。但智能手機、電視和平板電腦都會發(fā)光,而我們的大腦無法區(qū)分它和太陽。這會干擾我們褪黑激素的產(chǎn)生,而褪黑激素是讓我們感到疲倦的激素。
“睡前使用手機的人的褪黑激素水平通常較低,這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以及快速眼動睡眠,這是我們夢想的睡眠階段——幫助我們處理情緒和處理信息的睡眠狀態(tài)回憶,”納魯拉說。“快速眼動睡眠的減少會干擾我們的警覺水平并增加整體壓力,從而導致身心健康問題。”
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放棄床邊的手機
斯坦福大學睡眠醫(yī)學教授、《如何入睡:整夜睡眠的新科學解決方案》一書的作者Rafael Pelayo 博士表示,睡覺時是否應該將手機放在床邊取決于你們的關系用你的手機。例如,患有慢性失眠癥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睡在手機旁邊會增加睡前的高度警惕性,這意味著他們太清楚那些會讓他們保持清醒的事情,從而導致他們整體睡眠時間減少。但是,將手機放在床邊的影響可能會隨著您的生活環(huán)境而變化。
“如果有人告訴你,‘嘿,我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在凌晨 3 點打電話給你去機場接我,’那你那天晚上就睡不好覺,因為你隨時都可能會接到那個電話。 ,即使它永遠不會到來。如果手機增強了你的高度警惕性,那么它就會擾亂你的睡眠,”他說。“另一方面,假設您獨自居住,并且擔心有人闖入。附近有一部電話可能會給您帶來安全感。所以,重要的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它對你來說代表什么。”
天科里住進來了一個中年女人,看著氣質很好,一看就是北京那種有錢的高管,說話干脆利落,醫(yī)生說什么她都理解。她的穿著打扮簡約而不失優(yōu)雅,手腕上的手表和脖子上的項鏈低調地彰顯著她的品味。
她的名字叫林女士,是一家大型企業(yè)的中層管理者。雖然她的身份顯赫,但她在醫(yī)院里卻絲毫沒有架子,對醫(yī)護人員總是禮貌有加。她的入院是因為近期感到持續(xù)性胸痛,經(jīng)過初步檢查,醫(yī)生懷疑可能是心臟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觀察和治療。
在病房里,林女士總是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她不僅能夠迅速理解醫(yī)生的解釋,還能提出一些頗有見地的問題,這讓醫(yī)生們對她刮目相看。她的病房總是整潔有序,她也會主動和其他病友交流,分享她的生活經(jīng)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住院的日子里,林女士的生活節(jié)奏雖然放慢了,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感到焦慮。她利用這段時間閱讀書籍,甚至在病房里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務。她的筆記本電腦總是放在床頭,她會在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處理郵件和文件。
有一天,我在查房時,林女士向我提到了她的家庭。她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女兒,是她最大的驕傲。她告訴我,她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盡快康復,因為她想要親眼看著女兒畢業(yè),走上社會,開啟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在醫(yī)院的這段時間里,林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她的心臟問題并不嚴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休養(yǎng),她已經(jīng)逐漸恢復了健康。出院的那天,她特意向醫(yī)護人員表示感謝,她的笑容溫暖而真誠,讓人印象深刻。
林女士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環(huán)境,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她的氣質、智慧和堅強,不僅贏得了醫(yī)護人員的尊重,也成為了病房里的正能量源泉。她的康復,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更是精神的勝利。
#爆料# #我要上 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