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姐每天都在瘋狂收快遞
不過雙十一只顧買大件了
很多小東西都沒來得及買
所以這周師姐幫大家選了好多款
你們雙十一忘記入手的冬日好物~
師姐作為一個怕冷girl
冬天必備暖手烤jio的小東西~
要是還有人沒有入手的
里面請!
冬天全套裝備一鍵get~
這款充電寶是師姐無意間看到的
看了介紹后覺得太厲害了
所以就火速科普給大家!
要是想入手充電寶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鴨
不缺的也可以來圍觀啊~
最近娛樂圈的事情很多呀~
所以師姐作為一個追星女孩
也必須出來跟大家聊聊天了!這次師姐以親身經歷和大家
講講買行星命名權這件事
歡迎路人朋友進來吃瓜
最近師姐經??匆姯h保這個話題
所以這周就講了一下
日本在垃圾分類這方面的措施
變態到你無法想象!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里
師姐瑟瑟發抖打完這兩行字
就要去烤jio jio啦
掰掰~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電腦報幫選”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持續下滑,且未來該市場可能會繼續保持下滑的態勢。不少用戶表示,平板電腦現在宛如“雞肋”,食之無用,棄之可惜。一方面,平板電腦的屏幕大小和性能正愈發接近筆記本電腦,但前者顯然沒有后者完善的辦公生態體系;另一方面,平板電腦在便利性上又遠遜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何會出現?與問世初期相比,現在的平板電腦定位發生了哪些顯著變化?未來,平板電腦究竟是會被淘汰,還是會在重重壓力下破局突圍?
產品定位正在經歷“三重轉向”
1989年,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平板電腦GRiDPad問世,它采用觸摸和有線觸控筆的輸入方式。在此之后,IBM、微軟、三星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進軍這一領域,但直到2010年,蘋果發布其第一代平板電腦iPad后,平板電腦才真正流行起來。經過十數年的發展,平板電腦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電子產品。但與此同時,它也正逐步偏離當初預設的發展軌道,進入了定位轉向、設計轉向和功能轉向的“三重轉向”階段。
首先,從定位方面來看,平板電腦最初是為了占據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縫隙市場,因而其初始定位是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雙重互補品。但隨著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平板電腦的市場空間逐漸被壓縮,其定位由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互補品逐漸轉向二者的替代品,即成為“大號手機”或者“小型筆記本”。
其次,從設計方面來看,平板電腦一直擁有極佳的用戶友好性,具備易攜帶、易操作等特點,方便用戶尤其是新用戶上手體驗。然而,由于智能手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平板電腦在用戶友好性方面的優勢不再突出。與此同時,平板電腦在用戶黏性上遠不如智能手機。在市場倒逼下,平板電腦的設計理念從注重用戶友好性逐漸轉向注重用戶黏性。
最后,從功能方面來看,平板電腦自問世以來,雖然在教育、會議、餐飲等場景中有一定的應用,然而大多數用戶仍主要使用其娛樂功能。更大的屏幕固然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娛樂體驗,但這一功能實際上與智能手機的功能存在重疊,甚至有時,平板電腦在娛樂時的操作簡易性還不如智能手機。此外,市場對使用平板電腦辦公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些因素都推動著平板電腦的功能導向從娛樂性逐漸轉向實用性。
面向辦公、學習與細分場景或成未來趨勢
平板電腦市場的整體低迷,除了全球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換機周期拉長等因素外,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從內因來看,平板電腦在硬件方面雖然持續優化,但一直沒有取得顯著性突破;而在軟件方面,平板電腦至今仍未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品生態體系。從外因來看,近年來,全球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加碼高端機賽道,這使智能手機快速發展,并進一步擴大了對平板電腦的領先優勢。在這種形勢下,平板電腦廠商選擇深耕“生產力工具”賽道,因而平板電腦變得與筆記本電腦越來越相似。
與此同時,雖然平板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的相似度越來越高,但細究起來,除了便攜性、娛樂性外,二者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辦公屬性來看,雖然平板電腦近幾年不斷提升其商務功能,但在設備運行效率、軟件豐富度、硬件可擴展性等方面,它與筆記本電腦仍有較大差距。從學習屬性來看,平板電腦通過觸屏或者手寫筆的方式輸入,這種方式便于人們在課堂、會議、戶外等場景下記筆記,并由于握持舒適、多屏協同等優勢,平板電腦的閱讀體驗和繪圖體驗也要優于筆記本電腦。因此,在平板電腦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學習型平板電腦的銷量卻逆勢上漲。
電子產品發展的主旋律是智能化,但目前平板電腦只能為用戶提供非常有限的智能體驗,無法滿足智能時代的用戶需求,因此未來,它可能會受到智能穿戴設備等超預期因素的沖擊。立足當前發展實際,結合差異化的需求導向,平板電腦的未來發展路徑可能出現明顯分化。
第一,面對商務辦公需求,在社會需求和科技供給的良性互動下,平板電腦的辦公屬性或將與筆記本電腦走向深度融合。平板電腦未來或將成為兼具二者綜合優勢的新型專業化辦公設備。第二,面對教育、繪圖等學習需求,平板電腦或將進一步挖掘自身學習屬性,充分考慮用戶訴求,并從構建智能化學習環境角度出發,不斷完善其功能,成為與學習者適配的學習型設備。第三,面對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細分場景需求,平板電腦可能走行業深度定制路線,專門服務特定職業群體,成為契合行業特征與業務場景需要的個性化平板電腦。
展望未來,平板電腦發展將面臨較為嚴峻復雜的形勢。對于無備者,這將是一個淘汰危機;對于有備者,這將是一個突圍機遇。(左鵬飛 陳 靜 作者左鵬飛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靜系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科技日報
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陶震 陳子帥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編者的話:在通貨膨脹、環保觀念、復古熱潮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正在全球多國悄然興起,成為拉動消費、促進減排的重要力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運用這一理念發展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備受關注。目前,閑置交易已經成為低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眾參與度最廣、參與門檻最低的環保行為之一。本文就中國二手閑置物品市場現狀、存在問題,結合國外國家的發展經驗,對二手物品交易對碳中和以及循環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報道。
市場快速興起,信任仍是問題
“日本是二手復古相機的‘淘寶圣地’?!睌z影師張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解除旅行限制后,她從東京一家中古店淘到近兩年因明星帶貨大熱的膠片相機康泰時T。《日經亞洲》報道稱,受復古熱潮、日元貶值等影響,近期大量海外游客涌入日本,購買黑膠唱片、相機等二手產品。一名二手領域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人看重的是日本成熟的二手市場環境,日本參與二手交易的人數超過國民總數的70%。
除了較早開展規范化二手市場的日本外,二手物品交易熱潮正在全球多國興起。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由于通貨膨脹帶來的消費壓力,二手店成為拉動2月英國零售額增長的主要力量。另外,伴隨越來越多具有環保理念的年輕人拋棄“快時尚”,二手服裝店在印度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印度未來市場觀察公司估計,到2032年底,印度二手服裝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約18億美元飆升至97億美元。
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在我國愈發受到重視。第三方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閑置交易月活用戶約1.45億。以國內最大閑置交易平臺之一的閑魚為例,閑魚總體用戶規模超3億,每年掛在閑魚上的物品超10億件。根據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數據,國內閑置物品交易規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3萬億元大關。
“過去10年, 二手閑置物品交易在全球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幾年伴隨電子產品快速更新和汽車進入報廢高峰,我國二手市場也進入快速發展期,特別是有較成熟渠道的耐用品二手交易已經形成一定產業規模?!鼻迦A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清華大學智庫中心副主任曾現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在目前,我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仍在初級階段。二手閑置交易平臺轉轉給《環球時報》回復稱,我國真正參與二手交易的人數不足15%。以手機為例,手機的回收率僅為10%左右。
“我國二手物品交易過去一直是非正規的自發行為,缺乏市場監管及政策扶持?!痹F來說,“由于缺乏激勵機制和相關標準,很多二手產品重新進入市場需要達到的標準仍不明晰,許多領域仍是正規和非正規渠道相互交織,容易隱含環境和安全風險。”
目前,我國大部分二手閑置物品交易仍在二手市場、集市等線下發生,并開始向線上滲透。在轉轉、閑魚等線上二手交易平臺的推動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也在利用C2B2C為主的平臺模式,破除一直制約二手物品交易發展的信任問題。
“平臺介入后不僅盤活了社會上更多的閑置資源。還通過提供質檢、驗貨、上門回收等增值服務,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在回收、鑒定等關鍵環節,免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閑魚給《環球時報》的回復中稱。
為個人省錢,為國家減碳
二手閑置物品交易不僅能最大化利用物品價值,推動經濟循環發展,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減碳潛力。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量約500億噸,其中生產制造環節的碳排放超過30%?!皬难h經濟、促進廢物資源化利用等角度來看,通過對廢棄物或閑置品的重復利用,可延長其使用壽命,減少二次生產帶來的碳排放,起到良好的脫碳減排效果。”曾現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轉轉相關負責人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二手交易可顯著減少碳排放。比如一部新手機全生命周期平均會產生49公斤碳排放,而通過回收、再售等二手流轉將減少25公斤碳排放,即減少了一半的碳排放。
閑置交易已成為參與門檻最低的環保行為之一。歐洲最大的二手平臺Vinted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有近一半(47%)的消費者購買二手商品是礙于自身經濟負擔能力,但有20%的消費者購買二手商品是出于環保考量。這突出表明,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購買二手商品對環境帶來的影響?!董h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閑魚平臺2021年度全年減排174.18萬噸碳排放,這一數字在2022年上漲至200萬噸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閑置交易方面,碳減排量化仍然存在困難,每個平臺自行測定評估,沒有統一標準。同時閑置平臺的個人碳賬戶,各個城市、機構設立的個人碳賬戶也存在不兼容的問題,使循環經濟體系暫時做不到可量化,一定程度影響消費者參與低碳消費的熱情?!董h球時報》記者關注到,目前多地都已建立相關激勵機制,推出個人碳賬戶。例如,廣東、成都、北京等多個城市推出以政府為主體的碳普惠平臺,市民在進行綠色消費時能夠獲得一定獎勵。
“目前,我們有很多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以及廢舊衣物等長期閑置,比如手機等快速消費類的電子產品第一次使用時產品壽命沒有被充分利用,至少有1/3的潛在價值沒有發揮出來?!痹F來表示,“如果能夠把二手閑置物品重新推向市場,對綠色轉型、脫碳減排的效果將會非常可觀,并能充分發揮產品的功能效用?!?
日本經驗:用新眼光看舊衣裳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一直注重節能環保。日本不僅有全球聞名的垃圾分類標準,其舊貨業也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早在1949年,日本就出臺了《古物營業法》,此后幾經修改完善,已經建立起相當完善的法律和行政法規體系。
如今,煤爐(Mercari)、駿河屋、雅虎拍賣等二手網站更為二手產品的交易提供便利。自2009年起,日本二手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達26988億日元(約合1399億元人民幣)。每年,不同類型的二手產品市場份額都會發生變化,其中比較穩定的當屬二手服裝,份額持續保持在10%以上。
說到日本的二手服裝,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東京表參道等地經營古董服飾的“古著店”。從2000年后,“古著店”備受關注,甚至吸引了許多外國游客前去淘貨,其中不乏90后、95后的中國年輕人。這種店鋪主打“稀缺性”,適合不滿足快時尚品牌和千篇一律流行風格的顧客。但是,日本二手服裝市場不只著眼于高級“古著店”,日本人主要購買的還是普普通通的二手服裝。
日本對衣服的循環利用古已有之。由于日本傳統縫制和服的布料尺寸和成衣尺寸基本相同,這讓其具備再利用性。此外,因為日本人重視儀式感,從出生開始,每個重要的人生節點都會穿著特定服裝,所以繼承或改制長輩衣服成為一件格外有意義的事情。
貧苦百姓的布衣無法和高級和服媲美,但是他們可能會作為家臣、隨從或幫工,從貴族及富人那里得到饋贈。因此,直到明治時代,接受舊衣服都不是寒酸的事情,甚至可以引以為傲。傳來傳去實在不能再穿的和服和腰帶,也會被拆成布條,繼續制作成布包或拼接布料,棉織品會做成茶巾、抹布,最后還會把再也無法循環利用的纖維拿去生火。
隨著服裝西化和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日本的舊衣市場在二戰后“安靜”了許多。直到20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向海外出口舊服裝,重新激活了這一產業。近年來,隨著快時尚、快消費的不斷提速,環境負擔日益加重,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日本政府和民間組織將二手服裝上升到價值觀層面大力推廣,環境廳設有專門的網頁,詳細介紹服裝從誕生到消失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給環境造成的種種負擔,同時明確寫出每個人應該如何參與到服裝再利用的行動中。此外,日本在學校教育中也加入相關內容,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