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科技集團
戴爾科技集團 (DellTechnologies) 由Dell、Dell EMC、VMware、Pivotal、RSA、SecureWorks及Virtustream七大品牌共同組成,以科技創新推動人類進步為使命,為全球180個國家各種規模的企業及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從邊緣計算到核心數據中心再到云計算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服務。
戴爾科技集團在大中華區
戴爾于1998年進入中國。目前,戴爾科技集團在大中華區擁有超過12,500名員工,并在中國擁有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銷售到服務的全面體系,支持中國及全球業務的業務發展,其中包括:
Dell EMC中國研發集團
Dell臺灣研發中心
VMware中國研發中心
Pivotal中國研發中心
戴爾科技集團及其成員企業承諾將先進的商業理念和技術帶到中國,實現與中國市場的共同成長。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依托集團整體優勢,持續加強在終端生產力提升、物聯網應用、現代化數據中心、任意云解決方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及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創新與實力,憑借業界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堅實的研發力量、優秀的團隊、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與供應鏈管理,及廣泛的本地合作,助力客戶從容應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把握機遇,共贏數字化未來,為客戶和合作伙伴創造更大價值。
2015年9月,邁克爾·戴爾先生訪華并宣布“在中國,為中國”的戴爾中國4.0戰略,旨在:
在實現自身可持續增長并保持在IT行業領先優勢的同時,我們將持續履行對中國市場長期投入的承諾,支持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的經濟繁榮作出貢獻:
作為中國政府與企業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之一,我們積極融入本地IT生態系統,并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等國家發展戰略,通過持續推動混合云、智能制造、VR/AR和人工智能四大本地生態系統,助推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時,我們致力于推動本地供應鏈向自動化、綠色及大數據方向發展,提升供應鏈管理,幫助本地供應鏈實現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助力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運用科技力量積極推動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戴爾科技集團始終肩負的使命。企業社會責任是戴爾科技集團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進入中國20年以來,我們不斷地通過公益項目、企業文化建設、綠色環保行動等,履行對社區、員工和環境的長期承諾。截至目前,戴爾在中國的捐贈已累計超過1.72億元, 用以支持中國的青少年教育發展及社會救助;自2006年起,戴爾通過青少年學習項目在中國建立了352個戴爾學習中心,受益青少年超過32萬名。正是因為長期對中國青少年教育的支持,2015年至2018年戴爾公司連續三個年度榮獲教育部頒發的最佳合作伙伴獎。2017年,71%的戴爾大中華區員工貢獻了超過65,000小時的志愿服務。2018年,戴爾中國榮獲由人民網組織評選的“第十三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改革先鋒獎”。
同時,戴爾通過綠色包裝、回收和再利用等行動,積極倡導、踐行可持續創新及環保責任。2016年至2018年,戴爾連續3年在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企業綠色供應鏈(原稱為“企業環境信息”)CITI指數評價中位列前三;另外,戴爾通過了CEC 2016-2017《綠色供應鏈評價技術規范 微型計算機、顯示器》五星級評價要求,成為中國首家取得綠色供應鏈評價證書的電腦公司。
2018年,在戴爾進入中國市場20周年之際,戴爾科技集團宣布,戴爾中國邁入4.0+新階段。
[1]該數據包括2016年9月7日并購交易日之前易安信的投入資金。
用您發財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都很難
2023年,科技界被一則震撼性消息沖擊:昔日輝煌的電腦巨頭戴爾,在中國大陸的出貨量竟然驟然暴跌44%。
接下來的消息更是讓人驚愕——全球范圍內,竟然有超過1萬名戴爾員工被裁,其中中國工廠成為了這次裁員的重災區。
在戴爾中國區總部的辦公室內,空氣好像都凝滯了,高管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慮。會議室里的投影屏幕無情地展示著公司的困境。
資深經理突然出聲:“我們怎么會走到這一步?”他的聲音充滿了困惑和不甘。
曾幾何時,戴爾在中國市場稱霸一時,如今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廈門工廠里,曾經24小時不間斷運轉的生產線此刻靜得讓人害怕。
偌大的車間里只零星幾個工人,他們緊張的眼神交換,害怕自己是下一個被裁的對象。
重慶的工廠現在的情況也不太好,曾經熙熙攘攘的食堂現在寂靜得讓人感到心酸。一位工人低聲地對著同事說:"聽說公司要撤離中國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啊?"同樣的私語在角落里此起彼伏,沒有人能夠給他們一個確切的答案。
戴爾在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就一直很受歡迎。中國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沒有設置那些苛刻的條件,反而是簡化了流程,提供了全方位的協助。
廈門和重慶的生產基地迅速崛起,戴爾的年產量也隨之節節攀升。2011年期間,戴爾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其高效率引得人們矚目。
然而,就在戴爾即將成為國內知名電腦品牌之際,卻做出了一個爭議性的決定:2023年,戴爾宣布全面暫停使用中國制造的芯片。
這一消息導致公眾迅速產生了強烈的不滿與抵觸情緒。
戴爾是否能夠度過這個危機,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呢?這個曾經讓人羨慕不已的科技巨頭,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為了找到答案,我們需要回顧一下戴爾在中國的發展軌跡。
1998年,戴爾懷揣夢想,首次踏上了中國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當時的中國,對外資企業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
戴爾的到來如同一顆璀璨的新星,一下子照亮了中國科技版圖,使其熠熠生輝。
廈門,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戴爾在中國的第一個家。當地政府熱情似火,為戴爾鋪平了道路:簡化注冊流程,協助選址,甚至在人才招聘上也大開綠燈。
戴爾的到來,讓這個城市原本沒有電腦生產基地的歷史被打破,整個城市都因為這個喜訊而沸騰起來。
戴爾的效率實在是太高了,令人嘆為觀止。仿佛一夜之間,廈門基地拔地而起,迅速成為戴爾全球四大生產基地之一。在生產線上,工人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在2001年,當年產量突破100萬臺的消息傳出,整個工廠都歡呼慶祝,仿佛看見了輝煌的未來。
然而,戴爾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戴爾不僅沒有被打倒,反而逆勢而上,將目光投向了內陸重鎮——重慶。
當年的廈門市政府的熱情與重慶市如今的熱情無異,一系列優惠政策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戴爾在中國的深耕戰略在重慶基地的建立后邁入了新的階段。
2011年,當廈門基地的年產量比十年前翻數十倍時,戴爾的高管們感到無比自豪。他們深信,憑借中國消費者的支持,戴爾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將更加重要。
在這段輝煌時期,戴爾在中國的發展順風順水,得益于前所未有的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沒有設置任何苛刻條件來阻礙戴爾在華設廠,反而在注冊公司、吸引人才、選址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與協作。
戴爾公司用驚人的速度回應了這份信任,廈門基地發展迅速,高效率讓人目瞪口呆。到了2011年,年產量呈現出數十倍的增長趨勢。
重慶基地的設立為戴爾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其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運營模式,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也能保持穩定。
在此期間,中國逐漸成為戴爾公司最為重要的消費市場。得益于廣大中國消費者的鼎力支持,戴爾的品牌知名度得以快速提升,不僅在全球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更在不斷壯大堅實的根基。
2023年,戴爾公司的一則看似平淡無奇的公告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中國科技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公告宣布從今年開始,戴爾將暫停使用中國制造的芯片。
這個決定就像一記重拳,重重地砸在了關心戴爾的人們心上。
戴爾中國區總部的會議室里氣氛凝重,那些高管們面色沉重,默不作聲。最后,一位資深副總裁打破了沉默,他說:"我們都知道這個決定的分量。
然而,全球供應鏈的轉變迫使我們不得不進行改革。
然而,這個解釋并沒有安撫外界的質疑聲,社交媒體上一片嘩然,“難道戴爾想要忘了是誰幫助他們取得今天的地位嗎?”一位網友憤怒地留言。
面對各種質疑,戴爾的公關團隊疲于應對。他們努力解釋這只是供應鏈管理的正常調整,但收效甚微。一位不愿具名的戴爾員工私下表示:"我們都感到很困惑,這個決定來得太突然了。
緊接著,市場反饋變得更直接了,戴爾在中國的銷售額出現斷崖式下跌,數據顯示,僅在前兩個季度,銷售額就分別下跌了45%和52%。
戴爾專賣店從曾經熱鬧非凡到現在門可羅雀。
戴爾更痛心的是,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被迅速撼動。華為等本土品牌迅速崛起,戴爾很快跌出了銷量前三甲。
曾經的輝煌猶如夢幻泡影般破滅了。
戴爾的高管們開始深思熟慮:我們是否太過自大,是否低估了中國消費者的民族自豪感?然而,這些反思來得似乎有些晚了。
這個決定無疑是戴爾在中國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戴爾的起源正是源自中國,近年來中國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以及國民愛國情懷的日益高漲,使得戴爾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然而,戴爾在這個時候開始質疑中國制造的質量,試圖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此行為被大家解讀為"吃飽飯就罵娘",從而引起了強烈的反感。雖然戴爾后來做了更加謹慎的解釋和澄清,但仍然未能挽回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短短一年時間,戴爾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情感。中國地區的銷售額大幅下降,迅速被華為超越,跌出銷量前三甲。
曾經的輝煌已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
正當戴爾苦思冥想如何挽回局面的同時,更大的危機正悄然而至。裁員的陰云開始匯聚在戴爾的上空,形勢愈發嚴峻。
在2023年的夏天,戴爾公司可謂處在多事之秋。全球范圍內,超過1萬名員工收到了裁員通知,這是戴爾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人事變動,震驚了整個科技界。
重慶工廠的現狀并不樂觀。員工們每天上班都心驚膽戰,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裁員的人。
同時,戴爾高層管理人員紛紛遞交辭呈,這一系列動作引發外界猜測。有人認為這是戴爾自救的無奈之舉,也有人懷疑這是戴爾"去中國化"的開始。
面對種種猜測和質疑,戴爾全球副總裁不得不站出來澄清。在一場緊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他嚴肅聲明:"戴爾并沒有全盤退出中國的計劃。
我們正在根據市場變化對供應鏈進行必要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同時,戴爾始終堅持與其中國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伙伴關系,并不改其策略。
然而,這個解釋并沒有很好地解決外界的疑慮。畢竟,廈門工廠的員工幾乎被裁掉一半,這樣的"調整"力度確實太大了。
與此同時,一個熱點數據突顯出來:2023年,戴爾在中國大陸的出貨量大幅減少了44%。這個光榮的數據,如同一個重大的錘擊,使我們每個人都意到戴爾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困境比想象中還要嚴峻。
此次大規模裁員并非是出于突發奇想或者改革創新的需要,而是迫于當前市場環境的嚴峻壓力。當前全球電腦市場已經趨于飽和,除了電腦產品表現尚佳外,其他產品線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無法支撐公司的正常運營。
為了節約成本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不得不實施大規模的裁員措施,曾經繁忙有序的生產線如今變得寂靜無聲。員工人數急劇減少,剩余的員工也心神不寧,擔心自己何時會面臨失業的命運。
戴爾的裁員行動,有些網友推測是受到了某種因素的影響,想要實現"去中國化",這個行動可能也與當前國際芯片競爭的緊張局勢有關。
然而,全球副總裁得知此事后立即站出來,明確否認了戴爾公司全面退出中國的傳言,表示這是惡意造謠。
他們鄭重聲明,戴爾官方并未發出任何與此相關的發言或回應。實際上,戴爾只是適應時代背景的變遷,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對現有模式進行了適度簡化。
面對這樣的情況,戴爾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他們是否還能在中國市場上重新崛起?
盡管戴爾遭遇風波,但中國仍是其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戴爾官方旗艦店仍在積極舉辦促銷活動,以期留住消費者的心。
戴爾并沒有放棄中國市場,相反,戴爾在努力尋求新的突破口。
然而,目前市場仍面臨一些挑戰。其中,華為等本土品牌的崛起、戴爾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逐步縮小等問題比較突出。另外,中國政府對外資的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市場環境較之前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戴爾不僅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還要適應政策環境的快速變化。
戴爾中國區高管在內部會議上正視現實:“我們必須正視中國市場已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事實,并制定與當前大環境相符的新戰略。
"這番話反映戴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對未來發展的審慎態度。"
實際上,戴爾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比如如何在保證全球供應鏈優化的同時,確保不會失去中國這個重要市場?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成功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這些問題都是戴爾需要認真思考和應對的。
然而,挑戰與機遇共存。盡管中國現在仍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科技創新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如果戴爾能夠對策略進行調整,深度融入中國的創新生態系統,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戴爾的一位產品經理充滿希望地表示,“我們正在認真聽取中國消費者的聲音,持續致力于開發更加貼合本土需求的產品。
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必定能再次贏回市場的認可”。
這種態度體現出戴爾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仍然未變。
然而,戴爾也必須面對一個現實:中國的科技水平正在飛速發展,并且國民的愛國情懷日益高漲。在這樣的環境下,戴爾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如何在保持全球戰略的同時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以戴爾的視角來看,當前的困境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如果他們能真誠地反思,勇敢地變革,那么在中國市場的未來仍具有無限可能。
畢竟,中國市場大門始終敞開,歡迎所有真心實意、合作共贏的企業。
戴爾需要做的是: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重塑品牌形象,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
戴爾公司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思考跨國公司在華發展的機會。它告訴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業都不能忽視本土化戰略的重要性。
戴爾在中國的發展過程從輝煌到挫折,生動地展示了這個過程。
同時,戴爾的經歷更有力地強調了對中國市場保持長期承諾的必要性。市場環境與政策皆有可能發生變化,但唯有真正扎根于此的企業方能在風浪中站穩腳跟。
戴爾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持續了20多年,期間有過成功的經驗,但也有痛心的教訓。
展望未來,中國電腦市場必將持續蓬勃發展,但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對于像戴爾這樣的跨國公司來說,如何在保持全球戰略的同時,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將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這需要他們不斷進行策略調整,深入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并深度融合本土創新生態系統。
一位業內專家以此總結:"戴爾的案例教育我們,在中國市場,贏家并非永恒,唯有積極學習、不斷改進的企業才能長久發展。"
這番話說透了中國市場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
戴爾的經歷告訴我們,跨國公司在做出重大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決策可能帶來的全面影響。盡管戴爾暫停使用中國制造芯片的決定可能是出于全球戰略考慮,但顯然低估了這一決定對中國市場的負面影響。
戴爾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是其他在華跨國公司的寶貴案例,提醒我們必須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尋找平衡,在遵循企業全球戰略的同時尊重并適應本地市場。
最終,戴爾的經歷揭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在面臨經營困境時,如何在保證公司運營財務穩定的同時,同樣維護員工的權益,以及如何保持公司的聲譽,是這些跨國公司需要深思的。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國中部時間,2018年10月18日,戴爾電競創新日在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戴爾公司總部召開,本次創新日對戴爾來說意義非凡,尤其是對于Alienware來說更是有極大的挑戰。因為本次電競創新日,戴爾不僅僅向來自全球的各國媒體介紹了與邁凱倫的深度合作事宜,還充分講解了Alienware產品從與用戶的深度互動、設計、定稿、研發,到未來20年的解決方案等信息。
在游戲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作為與產業息息相關的PC品牌之一,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戴爾公司一直不余遺力的在產業和產品上不斷推進與發展,旗下Alienware品牌更是產業中的佼佼者,至今無人匹及。
電競日上,Alienware、戴爾游戲及XPS副總裁及總經理 Frank Azor充分肯定了這一點,而從言語和態度上看,Frank并沒有顯露出絲毫的驕傲和自滿,而是堅決為Alienware和戴爾游戲產品的未來10-20年精打細算,如何保持產品的絕對領先性,才是最需要思考和實施的。
Alienware、戴爾游戲及XPS副總裁及總經理 Frank Azor
Frank指出,Alienware品牌在游戲電腦中是全球領先的。個人電腦發展初期,以組裝機為主,組裝機的缺點在于兼容性問題,以及配件之間的搭配協調等問題。隨著游戲應用的產生,逐漸開始有了游戲電腦,而Alienware是第一家做游戲筆記本的廠商,并有了很多革命性的設計。自從2006年被戴爾公司收購以來,12年的時間見證過很多很多業界其他兩家公司合并后并不成功的例子。但是,戴爾及Alienware能夠從這些不成功中找出經驗,吸取教訓,Alienware融入戴爾的大家庭中,逐步改進,不斷的提高品牌,不斷的提高產品質量,不斷的證明自身的硬實力。
從產業角度分析,戴爾給出了一份電子競技的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從2016年開始,整個eSports產業呈現高速發展,每年累計近乎15%+的增長趨勢。玩家的整體年齡結構也在逐漸趨于年輕化、合理化,14-21歲的玩家比例更大,也能證明孩子父母對電子競技的認可和進一步開放。此外,根據北美市場的數據來看,更加具有趣味。首先,熱衷于觀看職業玩家或是普通玩家比賽的占比居然達到71%,很多玩家就算不自己親身操作,也非常喜歡在游戲平臺上觀看并相互交流,形成一個游戲社交氛圍。其次,在美國市場,21-35歲年齡段,電子競技的數據指數已經趨近于四大職業聯盟中的冰球和棒球,大有趕超之勢,市場巨大。
戴爾對全球、北美游戲市場調研報告
根據戴爾對全球、北美游戲市場調研報告數據,戴爾對戰略進行了調整和推動。首先,與眾多優秀的游戲制作工作進行合作,拉升游戲內容方面的發展。其次,為電子競技團隊提供最為專業的解決方案,戴爾公司與美國最著名的Team Liquid聯手打造職業化體系,Team Liquid是美國收入最高的電競團體,年收入獎金約在2000萬美金,這是一個非常高額的數字,也是如此的獎金數字,將電競產業推向高峰,并能夠促使更多的游戲玩家水平越來越高。也因為如此,戴爾在此方面做了極大的工作和努力,在美國建立完善的電競職業培訓集體,關注選手們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體能特征、游戲狀態等等,而絕非像大學宿舍中,吃著薯片,喝著可樂就可以湊在一起打游戲了。戴爾想打造一個類似于美國職業橄欖球、棒球、甚至歐洲職業足球類似的職業化電競體系,有專業的教練教學,根據比賽錄像研究每一位競爭對手,讓電競選手更加成功,使前期的投資變得更加值得。
另外,戴爾不僅僅為專業的游戲玩家提供職業化道路的解決方案,還為非職業玩家提供了便利的環境。9月底,Alienware在位于中國蘇州的蘇州中心商場開設華東首家電競館。為了迎合多元的電競活動需求,在設計上融入了行業前沿的VR游戲,電競賽事所需的舞臺區與直播間,相對私密且舒適的包間,滿足大流量的散座區,以及供休息休閑用的水吧區,讓電競玩家獲得更全方位的競技體驗。電競館設有6V6對戰舞臺區,密閉直播間以及寬裕的活動空間為電競比賽提供理想的平臺;兩人與四人包間為玩友間的對戰開黑提供了安靜且舒適的環境。無論是電競愛好者、普通玩家、職業選手都可參與其中,體驗卓越的電競設備并開展社區賽事。同時,電競館計劃攜手合作伙伴、電競隊伍及游戲社團,為其提供場地和表演舞臺,面向地區及全中國開展示范賽事。
位于蘇州中心商場的ALIENWARE蘇州旗艦店及電競館
筆者認為,中國市場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而且近年來銷售量增速很快,戴爾公司以“在中國,為中國”的響亮口號和堅定的作風全面拓展中國市場,對用戶,尤其是游戲玩家是一件好事。從產業端,不斷推陳出新,僅Alienware就開設130余家體驗中心,并擁有大型電競體驗設施,而對產品端,也是依托于中國用戶的需求打造產品,有些重量級的產品也率先在中國發布會和銷售(比如2018年打造的G系列游戲本,就是在今年4月在中國市場發布的。)。筆者在PC產業12載(恰好在Alienware誕生時進入該行業),也是近三年間才見到過Frank Azor先生,而且見面次數近乎5-6次,僅憑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戴爾、Alienware雙品牌對中國市場拓展業務是極為重視的。
目前,對于戴爾游戲產品來講,Frank認為更加細分化,而細分化也更加聚焦于特定的人群。戴爾將游戲產品主要分為三大類型,擺在第一位是Alienware,憑借著領先的做工和從來不妥協的性能,一直滿足著高端用戶的游戲需求,乃至電競需求。而別列在第二位則是年初剛剛發布的G系列產品,由于Alienware的價格較高,無法滿足一些因為經濟原因卻仍在追逐游戲夢想的人群,所以G系列的推出針對這些人群給予更加廣闊的支持,一方面戴爾保持了原有Alienware品牌的定價,另一方面能夠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二者均能夠平衡的更好。當然,價格定位相對合理,并不意味著性能有任何損失。第三個類型的產品則是XPS,也許很多人好奇,為什么XPS也被列為游戲類產品,雖然XPS并非游戲類型,外觀也更加適合于辦公,但像XPS 15英寸筆記本也能具備一定的游戲功能,用戶在工作之余合理的游戲應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當外加一些配件后,效果更佳出眾。
筆者參觀了很多世界水平的PC實驗室和研發設計中心,比如位于日本橫濱的ThinkPad大和實驗室、位于日本安曇野的VAIO工廠以及位于美國羅利的聯想研發部等等,但Alienware的設計中心依舊給出了不同的震撼,第一次能夠親身感受到旗艦級游戲電競產品的未來設計與科技。
例如,不久前剛剛推出的全新Alienware m15筆記本就是該品牌有史以來最輕薄的電競筆記本。從體積和重量上來看,Alienware m15比Alienware 15筆記本重量輕了38%,只有2.16kg,也窄了很多,它的尺寸為14.3英寸×10.8英寸,機身厚度僅為17.9mm,比之前的Alienware 13更加輕薄。此外,Alienware還首次在小于17英寸筆記本上采用含數字鍵盤的全鍵盤。全新Alienware m系列產品的鍵盤擁有1.4毫米的鍵程和4個支持AlienFX的區域按鍵,玩游戲時能實現個性化的燈光效果,同時還支持為150多個游戲打造的游戲內燈光響應效果,這也是產品領先的一種表現。設計和工程團隊經過不懈努力將所有功能特性融入這個更輕、更薄的設計當中,而且最重要的是性能絲毫沒有任何損失。
獲得了很多設計類的獎項
在Alienware設計中心,筆者看到了很多前所未見的產品模具設計,而眼前的產品有些是不曾亮相也很有可能是不會發布的產品,的的確確是符合設計團隊所詮釋的設計理念。從設計理念角度來講,本次的奧斯汀戴爾電競創新日已經透露了很多戴爾在創造游戲類產品的想法和秘密,揭秘未來10-20年的創新想法,將前所未有的產品設計原型展現在記者眼前,也屬首次。當然,Alienware的成功不僅僅表現在設計方面,在軟件方面也依舊出色。
此外,在服務方面,Alienware也是唯一一家在售后服務方面承諾四年的游戲本品牌,并且不介入任何第三方維護服務,全都依靠自身的服務團隊給予支持。在消費類產品領域,戴爾的XPS、Alienware以及靈越機型在購買時都包含2-3年的免費全智服務。服務內容不僅包括24x7電話售后服務支持、專門的通話序列、遠程診斷后的上門服務、針對硬件和日常軟件問題的支持、與用戶同行的國際支持等,還具備主動進行問題預警以及問題自動創建和零部件更換配送服務,可謂優選。
如今,戴爾將此服務全面的升級,借由創新的SupportAssist技術,戴爾推出全新的升級版本:先智服務(Premium Support Plus)。先智服務不僅僅具備戴爾全智服務(Premium Support)的全部優秀特性,還增加了許多全新的服務特性,這其中包括:為跌落、液體潑濺或電涌造成的意外損壞提供維修或更換服務,讓用戶的設備恢復運行。定制化服務,一步步幫助用戶解決更復雜的軟件問題、設置數據備份應用、實施家長控制。專家幫助移除病毒和惡意軟件。運用SupportAssist技術提供自動化、主動式、預見性等功能的支持,以幫助用戶的個人電腦保持良好狀態運行。
邁凱倫F1賽車
不僅如此,游戲終端的變化也是Alienware所需要看到和考慮的,因此,在談到云端游戲是否會取代終端游戲的時候,Frank指出,就像多年前大家談論VR、AR、云一樣,認為這些使用場景會壟斷游戲市場,目前來看,雖然云相對已經在逐漸完善,但游戲玩家的根本需求大部分是在PC終端,尤其是筆記本電腦具備隨時隨地競技的靈活性。Frank認為就像一條高速公路跑道,用戶需要的是一條可以賽車的跑道。能看到的是游戲對于4K、HDR等視頻傳輸技術要求更高,更加復雜,硬件條件會有更大的負載。當達到一定的高峰期,局部數據傳輸會變得非常窄,就像高速公路上堵車,對于玩家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電競選手是以秒來論英雄的,所以PC仍然是全面表現最好的終端產品。
戴爾與邁凱倫的深度合作從2018年開始
既然提到賽車,不得不探討戴爾科技集團與邁凱倫技術集團合作的成果。從2015年開始,邁凱倫集團正式更名為邁凱倫技術集團(McLaren Technology Group,MTG),分成三大板塊,分別是邁凱倫車隊、邁凱倫汽車和邁凱倫技術與應用。
邁凱倫技術集團與戴爾科技集團不僅僅在商用領域有深度的合作,在消費領域中,邁凱倫依托于技術與應用板塊,開發出影子計劃(McLaren Shadow Project)。影子計劃是一項虛擬賽車計劃,仿照邁凱倫在真實世界中的表現。在2017年開創比賽之后,邁凱倫計劃深度開發這一概念,從而在第二季擴大全球覆蓋面和參與面。而且一個強大的多元化電競計劃能夠為邁凱倫的創新雄心直接創造效益,讓賽車領域能夠收獲新的觀眾、合作伙伴和人才。通過在網絡世界中的多個平臺不斷加大開發力度,將影子計劃推向全球最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賽車電競比賽,使邁凱倫成為賽車電競領域的一個重要品牌。
看到邁凱倫720s超跑的后蜂窩式設計,你想到了什么?
邁凱倫是首支致力于電競運動的賽車隊伍,當初建立這項計劃,便是希望通過虛擬世界的比賽來推動現實世界這項運動的進步,這也才有了后來的影子計劃,模擬賽車手等。12個月前,網絡游戲玩家 魯迪·范布倫還是荷蘭萊利斯塔德的一位銷售經理。26歲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是邁凱倫2017年首位影子計劃的冠軍,擊敗了來自78個國家的30000名參賽者,榮獲“全球速度最快的玩家”(World's Fastest Gamer)的桂冠,通過網絡游戲達到了人生的巔峰。而且,在2018年2月23日,邁凱倫MCL33新車的發布會上,他作為官方邁凱倫模擬器賽車手,與邁凱倫一級方程式賽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和斯托菲爾·范多恩站同臺亮相。
魯迪·范布倫在群訪中指出,在影子計劃當中,Alienware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缺少了其優異澎湃性能,賽車模擬器很難如此與團隊進行配合,正是因為有了它,才能獲得今天的成果。
網絡游戲玩家 魯迪·范布倫
的確如此,邁凱倫和戴爾科技雙方的合作可以將虛擬的世界推動實際生活的世界的改変,這個改變會進一步打破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與其他運動相比,F1的電競會比其他運動比賽更貼近世界生活,擁有方向盤、腳踏板、等開車設備,這樣子的電競可以相較于其他運動更有“實際操作”的感覺。并且利用賽車模擬器,獲得更多的數據,也可以幫助邁凱倫進一步提高賽車手的成績。在模擬器上,模擬賽車手可以擁有大量的數據可以監控,雙方的合作的核心便是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可以通過模擬賽車手在電競過程中眼睛看的方向、手臂的施展、人下意識的反應等等行為,通過收集這些行為的動態數據,可以更好地提高真正賽車手的訓練,以提高他們的成績。通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技術,可以進一步將虛擬世界的技巧分析,并運用到現實比賽當中。
邁凱倫影子計劃
為期兩天的戴爾電競創新日在美洲賽道的兩場F1練習賽中結束了,雖然時間并不是很長,但我們可以親身感受到戴爾為用戶帶來震撼,而且為了推動和引領游戲、電競產業的發展做出的努力。這種努力是來自方方面面的,就像F1賽車一樣,跑道上一圈可能就是1-2分鐘的時間,而背后卻存在著一個龐大的數據、服務團隊,為跟時間賽跑,哪怕是只提速1秒也要做出竭盡全力的“斗爭”,這也是戴爾公司所追求的表現,也是兩天日程給筆者帶來的最大感受。
最后,對于中國游戲市場的未來,筆者也詢問了Frank,他認為短期內會具備三個方面:第一,中國更加專業的電競選手會越來越多,而且都是世界級,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人口足夠多,而且中國人也具備這個實力。第二,隨著電子競技被中國列為99個體育項目,政府也會大力扶持該項運動,未來會建立足夠好的社區環境,提供最佳的社交環境,持續健康的發展。第三,Alienware也會關注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包括中國本地的游戲電腦品牌,但Frank認為大多數品牌都是在價格上競爭,價格競爭對于消費者而言,可能就是一次性購入,復購機會并不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購買有價值的產品,而不是只看價格,所以Alienware會在價值上孜孜以求,為中國玩家提供更強有力的產品支持。
PS:此次美國奧斯汀之行,筆者看到了很多Alienware前瞻性產品,和了解了更多背后的故事,后續將會由更多精彩故事一一公布,敬請期待,很快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