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etSound煥彩音箱,不僅提供了無線音樂的極致體驗,更是為我們的生活空間增添了動感和氛圍。內部配置了多彩燈光,根據音樂的節奏變換顏色,仿佛是一個活躍的生命體,將我們的房間瞬間變成了一個充滿魔力的音樂空間。
BarbetSound煥彩音箱的所有控制按鍵全部設計在了音箱的底部,從左向右依次是播放、暫停按鍵,同時還可以控制手機電話的接聽。
燈光切換按鍵,有兩個用途,分別是切換燈效和電量顯示。單擊燈光切換按鍵,可以切換呼吸燈的效果,而長按燈光切換按鍵1秒鐘,則是可以顯示電量,剩余電量的多少,是通過綠色的燈效顯示出來。
音量的增減是分別通過獨立的兩個按鍵來實現的,音量增減控制鍵也同時是歌曲的切換按鍵,音量減同時可以切換歌曲上一首,而音量增可以切換歌曲下一首。
BarbetSound煥彩音箱的開關是一枚獨立的按鍵,通過左右撥動來實現音箱的開關過程。如果10分鐘沒有連接手機等藍牙設備,那么音箱會自動關機。并且當電池電壓低于3.2V的時候,音箱也會自動關機。
除了藍牙可以連接BarbetSound煥彩音箱之外,BarbetSound煥彩音箱還支持AUX的線纜連接同時進行音樂的播放。而且當line in接口檢測到音頻線接入的時候,BarbetSound煥彩音箱會自動切換到AUX播放。
每當音樂響起,燈光便開始隨著節奏跳躍,像是在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動態的音符畫卷。藍色、綠色、紅色、黃色,燈光在不斷地變化,仿佛在訴說著音樂的故事,為我們的音樂體驗增添了更多的層次和深度。BarbetSound煥彩音箱支持150天續航,同時還支持10米傳輸,信號穩定續航時間也很長。
BarbetSound煥彩音箱的音質表現,作為一款桌面音箱來說,已經十分出色,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首先在低音的效果表現上十分渾厚,尤其是低音時候的鼓點效果也十分明顯。在中高音的人聲表現上,BarbetSound煥彩音箱也有著較為出色的表現,比如人聲表現清晰,不會有破音的現象出現,同時人聲和背景音樂之間的聲場能夠有較為明顯的層次感,尤其是到高音部分依然還非常穩。
綜合來看,作為桌面音箱來說,BarbetSound煥彩音箱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音質表現,都令人滿意,尤其是煥彩呼吸燈的設計,充滿了科技感同時也帶來了讓人舒心的氛圍。
這款音箱的設計充滿了巧思和創意,它不僅僅是一個音箱,更是一個藝術品,它讓我們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和光線的完美結合,讓我們的生活空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無論是周末的派對,還是安靜的夜晚閱讀,這款音箱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獨特的色彩。讓我們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
于不少燒友來說,自己第一款HiFi音箱往往都是惠威的M200系列,1999自第一代M200年發售以來,就被無數音樂愛好者被奉為“神器”,M200當時在論壇中有著大量的改裝升級方案,足以看出用戶對它的喜愛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M200系列也不斷推陳出新,之后的M200MKII、M200MKIII+以及新推出的M300系列產品也進一步滿足了桌面近場到客廳場景下的聽音需求。
去年推出的M300可以說是在三千元價位中做到了6.5寸音箱中的標桿,而這次新升級的惠威M300MKII相較于上一代M300升級了揚聲器單元及采用了三分頻設計,售價才為3980元,在同價位中更顯性價比。三分頻配備6.5寸低音單元,可以看出它是更偏向于大場景下使用,具體表現如何,下面評測就帶大家仔細了解下。
惠威M300MKII 2.0有源音箱評測:外觀設計
惠威在M200和M300系列的產品中有一套相當經典的設計風格,M300MKII也不例外,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是一款惠威出品的音箱,可以說相當有辨識度了。黑色啞光箱體+側邊木紋聲障板的設計看上去十分典雅高貴,體積方面由于揚聲器單元的增加,整體要比M300要大上一些,主副箱的重量分別為13.9kg、12.8kg,份量十足。
惠威M300MKII前障板采用了4度傾斜角的設計,特殊的4度傾斜角是惠威工程師根據無數次精密測試,得出對客廳等遠距離聽音環境最佳的優化,保證聽音者能夠聽到準確的軸向直達聲,并擁有更佳的聲相位特性。
兩側的木紋聲障板也是自M200就有的經典設計,不僅給箱體增添了經典的復古格調,同時聲障板還經過了加厚設計,能有效抑制箱體諧振,讓音質更純凈自然。
惠威M300MKII 2.0有源音箱評測:單元配置
對比M300,惠威M300MKII在電聲配備上做出了全面升級,M300MKII采用了三分頻設計,相較于傳統的二分頻音箱,三分頻音箱的三個單元分別表現高中低音,讓三頻各司其職,擁有更寬廣的頻率范圍,以及對細節有更好的還原能力。
高音單元部分,M300MKII配備了一枚特有專利新一代RT2.1等磁場帶式高音,單元振膜采用了超薄Kapton材料和銅箔導體,其超輕的振動系統質量使得解析力極高,高頻最高可達40kHz。
中音單元部分M300MKII配備的是一個50mm專業金屬中音單元,振膜采用金屬陽極鋁材料,配以凹形耐疲勞布邊、鋁骨架大音圈設計,保證人聲及音樂細節重放清晰準確。較于二分頻音箱,獨立的中音單元可避免某些情況下人聲中部聲音銜接不自然的情況,對于人聲部分有更好的還原。
低音單元方面,惠威M300MKII采用了一個6.5英寸大動態長沖程低音單元,振膜為高強度Polypropylene復合材料,搭配耐疲勞天然橡膠折環,有效平衡內阻、重量、楊氏模量之間的關系,提升低頻質感。相較于大多采用5寸低音的書架式音箱,惠威M300MKII足以滿足在客廳等大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在有線連接方面,惠威M300MKII提供了LAN輸入、光纖輸入、同軸輸入、線路輸入及平衡輸入接口,豐富的接口可以兼容電視、藍光播放器等多種不同設備,輕松組建家庭影院。
在云端音樂時代,下班回到家后用無線連接音箱或許是更加愜意的方式,為此M300MKII提供了Wi-Fi、藍牙兩種無線連接模式,在Wi-Fi下,只需要音箱與手機等設備在統一網絡下,便可通過DLNA等協議推送到音箱播放。藍牙方面惠威M300MKII音箱為藍牙5.0標準,有更低的延遲和更遠的傳輸距離,無線也能有不錯的影音體驗。
背面的三顆旋鈕分別為低音調節、音量/信道調節、高音調節,M300MKII的高低音調節范圍為±3dB,旋鈕旋轉阻尼適中,手感優秀,雖然放置在音箱背部,但盲操作時還是比較準確的。同時惠威M300MKII配備了一個鋁合金材質的遙控器,外觀上采用經典的金屬拉絲設計,除了音量、電源開關外,還能一鍵切換輸入源,使用十分便利。
惠威M300MKII 2.0有源音箱評測:試聽體驗
雖然三分頻音箱相較于的兩分頻音箱在頻率范圍,動態細節等方面表現都要更加優秀,但在設計上也更加復雜,由于單元喇叭較多,如果相位設計不好,往往會感覺到聲音不夠通透,并且在一些復雜情況下聲音也會混作一團,為此惠威 M300MKII內置了D類數字功放模塊,并配備一枚立體聲音頻解碼器,高/中音單元由TI德州儀器出品的TAS5754M芯片驅動,可進行嵌入式mini DSP電子分頻,而低音部分更是采用PCM5242芯片+TPA3255芯片,單通道功率高達180W,從分頻設計上看,惠威M300MKII采用了同旗艦M5A相同的設計,這也讓筆者對它信心十足。
實際的聽感也是如此,無論是三頻之間的銜接還是清晰度、量感都較兩分頻2.0音箱提升顯著,人聲方面,獨立的50mm專業金屬中音單元能更好的詮釋中頻人聲,在試聽《On Battleship Hill》時,前奏過后,其悠揚人聲隨著旋律跟著風動飄揚,正是調劑著歌詞帶來的哀愁氣味,有著更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并且在密度與動態方面也十分優秀。
惠威M300MKII延續了M300上的6.5寸低音單元,參考官方數據顯示在-3db時可下潛低于38Hz,可以看出無論是下潛還是彈性都達到了這個價位頂級水準,相較于常見的5寸箱優勢也更加明顯,能營造更加廣闊的聲場以及沉浸感,在搭配榮耀智慧屏觀看《拯救大兵瑞恩》時,沖鋒時的槍聲和炮火炸開時,帶來的感覺拳拳到肉,只需不到70%的音量,就能在30㎡左右的客廳環境下營造出廣闊的聲場以及沉浸感。
評測總結:對于筆者來說,購買6.5寸音箱能很好的提升家庭影音的體驗,它既能滿足桌面近場聽音又能在客廳等大場景下使用,豐富的接口和連接方式無論是大屏電視還是PC都能很好的搭配使用,三分頻的加入也能滿足更多HiFi燒友。售價方面惠威M300MKII為3980元,雖較M300有一定提升,但縱觀音箱市場,這個價格能挑選到的大尺寸三分頻音箱可以說屈指可數,更不用說還是惠威這樣的老牌電聲企業,對于想提升家庭影音的體驗的朋友來說,惠威M300MKII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惠威 HiVi M300MKII 有源HIFI書架箱 多媒體無線5.0藍牙家用2.0三分頻桌面音響 電視音箱 電腦音響
京東價:3980.00
去購買
知道你有沒留意,Presonus 去年就發布了Eric Studio 5監聽音箱,我是種草很久了 一直在觀望,畢竟我之前用過上一代,還挺喜歡的。就很期待升級了之后,它能不能再讓我剁手。
外觀上可能你們還覺得沒什么不同,但作為老用戶來說,還是能發現跟當年用的第一代相比 有什么區別。前面板增加了一些弧度,就沒有呆板的感覺了。高低音單元幾乎是一樣的,號角設計也保留了,右下角的LOGO 它不再發光了,而是在低音單元下方設計了個長條指示燈,可能這樣會更節能吧。
不得不說依然很喜歡表面的磨砂工藝,調整位置方向,挪動都不會留下明顯的指紋。對我這種強迫癥患者,真的極度舒適。而在我工作室這個15平米的空間里,前置導向孔還是我比較重要的考量,那它也延續了這個很友好的設計。
Presonus 自主研發的EBM波導技術(Elliptical Boundary Modeled),提供了120?寬 60°高的橢圓擴散模型,就是高音單元,這個很像爆旋陀螺對戰盤的外殼,擴寬了聲音傳播的最佳范圍。就不怕座位有偏移,導致監聽時甜點不準確,聲音有差異。
因為像Home Studio 可能那么完善的聲學裝修,甚至空間形態和大小都沒那么合適,所以這一點對于低成本的監聽環境,包容性還是很高的。
Eric Studio 5高音單元采用1英寸的絲綢材質來制作,聲音的還原比聚酯薄膜材質,會保留更多細節,同時也比鋁合金材質更便宜些。雖然鋁合金的聲音硬朗明亮,細節的還原度還不錯 ,而且使用壽命更長。但綜合下來這個價位要留住更多細膩的聲音,最合適的還是絲綢材質,回放的頻率上限能達到40KHZ 遠遠超過了人耳的極限。并且加入了金屬網罩保護,防止意外磕碰。
而低頻是5.25英寸的驅動單元采用了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編織方式比某些凱夫拉材質的編織要寬大一些,輕輕摸上去硬度比較高,像個殼子一樣不容易變形。震動能一直保持 就不怕長時間用 音色會變差。
那最近我也連續聽了將近兩周了,說實話剛開機第一次播放我有點小懵。這個聲音很軟,人聲想出來又像出不來的感覺,低頻轟耳渾濁。我當時就想著不會吧,真的是這樣?好在好在, 虛晃了一槍,音樂循環多幾次,聲音就慢慢出來了。
我大概混了三首歌左右呢,音箱的狀態就逐漸好起來了。先是人聲被激勵出來,跟親耳聽真人唱沒什么區別,咽音的金屬感很強,胸聲厚實,假聲圓潤。木吉他掃弦很有力,瞬態響應快,爆發力很不錯。失真吉他的侵略性不會很強但也很飽滿,曲線比較平直。不過鋼琴即便是用古典鋼琴的音色,聲音都是比較明亮,低音缺了點震撼的感覺。整體回放真實,對比耳機匹配度也很高,可以不受影響地來回切換。當然了音箱的聲場比封閉式耳機的要大一些,臨場感會更好。根據我的環境,這就是我的感受,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的工作室里呢,中頻和高頻都不需要調整了。有時會切掉80HZ就已經夠了,但如果你的環境,需要調整的話。背板上的高頻是控制10KHZ以上的頻點,中頻是控制1KHZ的頻點,都是正負6dB。用聲學麥克風測量之后調節就好了。
內置80W的AB類功放,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當我在工程里面SOLO一些聲音比較小的樂器,它可以通過A類放大器,把信號完整放大,確保回放更多聲音細節。而在所有音軌同時播放的時候,就會變成B類放大器的工作狀態,確保大功率的穩定輸出。在15平的房間內使用功率也挺適合,從座位后退到身后的墻壁,音色和音量都不會有明顯的衰減,聲音還是很飽滿的。
背板提供了三個類型的接口 3.5mm、TRS、XLR接口,方便和不同的設備連接,我的聲卡是TRS我就直接對應了,你也可以用XLR接影音功放,3.5mm接普通的電腦音頻輸出,這些都可以兼容。
還有一個小貼心,就是40分鐘后如果沒有音源輸入,它就會變成白燈,開啟省電模式。比其他待機變關機的音箱好用得多,因為關機了我還要重新打開,會有點麻煩。只要我再次播放,它又很快的開始工作了,會更人性化一些。
那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升級過后的Eric Studio 5,能不能讓我再次剁手,我的答案是可以的,更寬的高音聲波導向,玻璃纖維的低音盤,聲學調節配合AB類雙功放,都在一點點地降低聲學成本。Home Studio 的環境要求更低了,對于我的混音來說更省心了。而對于你,或許高品質的混音夢要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