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完美數碼編排 的說法,這款手機就是即將發布的一加 Ace 3V,目前已經拿到了無線電核準許可,只需要完成工信部入網審核就可以滿足“三證齊全”的上市條件。
此外,昨天有大量數碼博主同時放出了一張一加 Ace 3V 的外觀諜照,看起來跟 @數碼閑聊站 之前提供的線稿十分相似。
根據IT之家已知爆料來看,這款新機將搭載高通驍龍 7+ Gen 3(SM7675)芯片,采用 1.5K 分辨率 120Hz 刷新率的 8T LTPO 屏幕,后置 50MP 主攝(OIS),前置 16MP 自拍鏡頭,預裝安卓 14 系統。
爆料顯示,SM7675 包括 1 顆 2.9GHz 的 Cortex-X4 超大核、4 顆 2.6GHz 的 A720 大核、3 顆 1.9GHz 的 A520 中核,集成 Adreno 732 GPU。
高通預計將于近期發布 SM7675 和 SM8635 兩款芯片,而他們似乎是一款芯片不同頻率的兩個版本,其中 SM8635 是在 SM7675 基礎上做了“超頻”,也就是 SM8635 主頻高,極限場景的性能應該會好;但 SM7675 在提供良好性能的同時,功耗和續航會更優秀。
一聰
就在大家忙著過雙十一買買買的時候,蘋果又一次開了個發布會。這是在9月發布了Apple watch Series6和se、10月發布iPhone12、iPhone12Pro系列和Homepod mini之后的第三場線上新品發布會。
看完才發現,這次發布的,或許才是蘋果今年真正意義上的“重磅新品”。
Mac換“芯”,續航翻倍
名為M1的新芯片是此次的主角
這次發布會的主角,其實是一塊名為“M1”的芯片。這塊芯片是由蘋果自己打造的,專為Mac電腦設計的芯片,將被用來逐漸取代目前Mac電腦上所采用的Intel芯片。
采用ARM SoC架構的M1芯片,有著低功耗高性能的特點
與Intel芯片相比,蘋果的這塊M1芯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塊低功耗的ARM SoC芯片——也就是將CPU、GPU、輸入輸出等都整合在同一塊芯片里,這種方式通常被用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的芯片設計上。而像Intel的CPU,比如我們熟悉的i5/i7等,往往是高功耗且獨立的,需要另外搭配GPU等來組成完整系統,其性能上限較高,但因為其體積和能耗的關系,通常只有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這種“大型設備”才能采用。M1芯片應用在新一代的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上,對于消費者而言最大的直接提升當然是續航能力。在充滿電的情況下,筆記本的續航能力直接翻倍,從原本的9-10小時左右提升至17-20小時左右,已經完全可以不插電在外用足一天。但僅僅是如此嗎?
搭載了M1芯片的Macbook Air可以大大提升續航能力
解決了性能瓶頸之后,或將重新定義電腦
將ARM SoC芯片應用在電腦上,這個想法其實也并不是蘋果首創。但在換“芯”所要面臨許多實際問題中,SoC芯片的性能問題或許是最為突出的一個。與手機與平板需要運行的應用相比,人們在電腦上做的事情往往對電腦性能的要求更高,比如高分辨率的圖片和視頻的編輯需要高頻率的CPU和強勁的獨立顯卡,傳統的SoC芯片能否做到相同的事情?蘋果聲稱,這塊M1芯片有著強大的性能,配備了包括四個高性能核心和四個高能效核心在內的8核中央處理器,可同時運行將近 25000 個線程,從順暢播放多條 4K 視頻流,到渲染復雜的 3D 場景,無論任務要求多么苛刻,都能輕松處理。此外,M1 芯片擁有每秒 2.6 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處理能力,超越了當下所有的PC集成顯卡。在發布會上,蘋果將M1芯片和業內主流筆記本電腦處理器做了對比。其中在 10W 功耗下,M1 的 CPU 性能是競品 PC 處理器的兩倍,而且 M1 僅需使用四分之一的功耗,就能匹敵競品 PC 處理器的峰值性能。
與傳統筆記本電腦的芯片相比,M1在同樣功耗水平下有著明顯的性能優勢
同時, M1芯片也與新一代iPhone、iPad使用的A14芯片一樣,搭載了Apple 神經網絡引擎,可以將機器學習(ML) 任務的處理速度提升到原本的15倍。
搭載了M1芯片的MacBook Pro運行復雜程序無壓力
可以說,按照發布會公布的一系列數據和性能表現來說,蘋果或許真的突破了ARM SoC芯片的性能瓶頸。這意味著,“個人電腦”這一產品或許又將重新定義,它與手機等智能設備之間將更加無縫對接。例如在配備了M1芯片的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上,不僅可以運行專為Mac開發的應用程序,為iPhone和iPad開發的海量APP也可以直接在這些筆記本電腦上運行。對于許多人而言,這一點意義非凡:比如你可以在電腦上,繼續玩你的《王者榮耀》,所有的賬戶信息和資料都無縫過渡。
這臺筆記本可以永遠不關機
發布會上特別用一個鏡頭來展示了搭載了M1芯片的MacBook的新特性: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掀開MacBook,屏幕瞬間亮起。這也是M1芯片帶來的另一大特性:快速響應。
傳統的筆記本使用體驗是在短期不用時,你可以把它蓋上,電腦進入休眠狀態以節省電量并可以做到快速響應,但實際上這個速度并沒有那么快。而若當你長時間不用或是需要背著電腦四處奔波的話,最好還是把電源徹底關閉,因為休眠狀態的筆記本其實也會消耗電量,而電腦有時候也會因為震動等不明原因而死機。
而蘋果一直希望用戶在用MacBook的時候,可以做到像用iPhone或iPad一樣“永不關機”——要用的時候打開,不用的時候就合上,這樣最方便,響應速度也最快。而搭載了M1芯片之后,這種使用體驗就進化到了極致,它的喚醒速度和待機能耗都能跟手機一樣,系統也不會因為長期的待機而出現什么問題。
并非全部取代,Intel處理器仍存在于高端機型上
Mac mini是超小體型的臺式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布的三款搭載了M1芯片的Mac機型,分別是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英寸版本和Mac mini。而在一些更高端的機型上,仍保留使用Intel處理器。顯然,蘋果對于整體換“芯”還是非常謹慎的。蘋果表示,這三款電腦是所有蘋果電腦向專為 Mac 設計的全新系列芯片過渡的開始,該過渡將在約兩年內完成。從長遠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M1芯片帶來的大趨勢,也將成為個人電腦發展方面一個重要的方向。
責任編輯:李淑平
午有粉絲問我,就是說單電芯和雙電芯的優缺點,然后因為是評論嘛,我就簡單回復了一下。剛好我沒有發過關于單電芯和雙電芯的文章,那我就在這里和大家詳細說一下。大家共同學習。如果有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一定要指出來。
簡單說一下,單雙電芯的優缺點
雙電芯相對于單電芯來說,他是可以安全和高快充同步,因為單電芯不能同時接受高電壓和高電流。所謂的雙電芯比單電芯壽命短,這個我感覺除非是高電壓,高電流同時進行,不然的話應該問題不大。因為雙電芯已經把電壓分擔了。
單電芯電池的快充功率大部分都是高電壓,高電流。就比如說榮耀magic 4 pro的100w,他是單電芯電池,是20V 5A。但是實際情況怎么可能達到100w,就算能達到也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這就是為什么華為和榮耀的66w沒有友商快的原因,因為他們不能長時間高電壓。
單電芯想要壽命長,并不是因為它是單電芯,而是因為他要低電流,低電壓才能壽命長,不然的話就像這個100w除除非他的峰值功率持續時間短,不然的話也傷電池。這里算是一個小誤區吧,大家了解一下。不要盲目地以為單電芯就一定比雙電芯壽命長。
還有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廠商放棄單電芯方案,要采用雙電芯方案
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就比如說iqoo的66w,他的充電頭最大輸出功率是20V 3.3A,這里的20w是電壓總和,所以一塊電池兩端的電壓是10V。這樣既實現了高電壓,又分擔了電池的壓力。
所以,為什么要采用雙電芯的原因,就是可以實現高電壓的同時,并且利用串聯分壓的原理降低高電壓對電池的損耗。
在這里我想單獨提一下OPPO的65w
oppo的65w,從19年Reno Ace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他的65w是由10V 6.5A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雙電芯,所以他的單個電池電壓是5V,正如我剛才說的。電流越大。他的數據線就越粗,相對橫街面積就越大,所以電阻就會越小,有可能這就是OPPO設計的獨到之處,包括這次oppo的80w也是11V 7.3A。
其他廠商60w以上的充電,基本都是20V多少多少A。我特地問了一下這次同樣有80w的藍廠,是20V 5A,所以他的單個電池兩端的電壓是10V。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了,OPPO采用的是低電壓高電流,其他廠商采用的是高電壓低電流
這里肯定有朋友要問,哪個會更安全呢?我認為低壓高電流更安全。有可能這就是oppo一直采用低電壓高電流的原因吧。
當然了,有專業的朋友可以給大家普及一下,這兩者哪個更安全?
好了,關于單電芯和雙電芯的一些問題,相信大家應該有所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