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收看00年女生在小鎮工作的上班日常。
電腦一開就開始打工了,太困了,泡茶喝。這是果茶,茶味清香。對考勤,部分員工出差了,要手記考勤。昨天到現在做了7個表,剛好12點了。下班啦,去自提點拿菜和洗衣液。掉下來了,把袋子綁起來應該就老實了。去領快遞啦,太陽好曬,看不清路,想入手個帽子。
在快遞點門口看到了一款特別的車,第一個快遞點,第二個快遞點,第三個快遞點。拿完了,回去嘍。回來了,還是有空調舒服,我的額頭都出汗了。關機,下班。想喝粥,但是那家下班了,來吃豬雜粉吧。招牌豬雜,湯很鮮美。小碗裝的酸菜和辣椒也是一絕。
但如果問今天的00后,他們很可能會把手機當成第一答案。時移世易,年輕一代對電腦的熱情已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對手機的依賴。這似乎預示著一個事實:電腦正在漸漸退出年輕人的生活舞臺。
追溯電腦在中國普及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才剛剛起步。那時電腦價值昂貴,是很多人望塵莫及的奢侈品。到了90年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電腦才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那一代人視電腦為稀世珍寶,對它禮遇有加、呵護備至。
他們為了玩電腦游戲,可以花很長時間研究那些看似枯燥的操作知識;為了上網沖浪,可以忍受拔號上網的諸多不便。可以說,上個世紀80、90后是親歷了電腦在中國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也是電腦文化的見證者乃至開創者。
而當今的00后生于iPhone時代,他們很多人從未見過大哥大和磁帶,也沒有體驗過拔號上網的“苦逼”。對他們來說,可以隨時使用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更自然地成為了他們的“電子伙伴”。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13-18歲的青少年中,有90%主要通過手機上網,而擁有自己電腦的僅占10%左右。對大多數00后來說,他們更熟悉的不是笨重的主機,而是那一小塊觸手可及的多功能手機。
導致這一代人不再熱衷電腦的原因,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上世紀90年代,電腦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一個主要途徑。不會上網和不識字一樣令人羞愧。今非昔比,移動互聯網讓一切變得如此便利。
電腦 webapp 化、各類 App 應用、語音交互、智能助手......種種趨勢都在帶動手機逐漸取代電腦成為主要終端。畢竟,與電腦相比,手機更輕便、易操作,也更契合這一代人的數字生活方式。
軟硬件的進步也削弱了年輕一代自主學習電腦知識的動力。過去電腦配置簡陋,各類故障時有發生,這促使一代人在不斷實踐中積累知識、提高技能。而今天,硬件性能優異的電腦很少會出現明顯的故障問題,軟件也變得極其容易上手。
恰恰是這種高度包容的用戶體驗反而降低了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的熱情。他們可以毫無障礙地使用,卻也不再有動力探索其中原理。在移動設備占主導地位的今天,電腦的重要性也隨之下降。
對于大多數00后來說,手機已經可以滿足他們的大部分數字需求,從查詢資料到網絡購物再到社交娛樂,幾乎都可以在手機上解決。相較之下,電腦的獨特功能已經不那么吸引他們。這一代人更注重隨時隨地的連接,而非限定在固定桌面前。
這股趨勢不僅在中國明顯,在全球也同樣存在。隨著時代發展,智能手機逐漸成為主流終端,新生代對其依賴程度空前高漲。這無疑是信息技術進步的結果,但同時也反映出年輕人興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面對這一現象,我們不應輕易下結論,認為新生代“不會用電腦”才是技術文明倒退的表現。正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技能特長,今天的孩子也在以另一種方式適應著這個時代。我們不應固步自封,而要敞開心態,理解年輕人對新技術與新設備的青睞。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該放任這一代人完全遠離電腦。相反,我們更應該把握機遇,通過正確的引導喚起他們的興趣。
比如,可以創新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使用樂高編程等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他們的熱情;也可以組織一些電競活動,讓年輕人在游戲中感受電腦的樂趣。只要找到對的切入點,電腦文化就仍有希望在這一代找到生命力。
“舟行水,無恙者自運。”每一代人都在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應怨天尤人,而要順應時代,持續傳承電子文明的火種。相信只要我們態度正確,電腦依然可以在新生代找到自身的位置。畢竟,生活在網絡時代的我們,都離不開這一門檻并不高的技能。
溫馨提示,本文為原創頭條首發作品,72小時內禁止搬運到其他平臺,已開通全網維權功能,抄襲搬運者全網投訴舉報,謝謝理解
#頭條創作挑戰賽#
般來說,個人計算機算力的提升可以用CPU性能來表示,如每秒的指令數(IPS)或每秒的浮點運算次數(FLOPS)。
這里是一些關鍵的數據,也是里程碑:
1. 1980年:Intel 8088
? 時鐘速度:4.77 MHz
? FLOPS:約0.033 MIPS
2. 1985年:Intel 80386
? 時鐘速度:12 MHz
? FLOPS:約3 MIPS
3. 1993年:Intel Pentium
? 時鐘速度:60 MHz
? FLOPS:約100 MIPS
4. 2000年:Intel Pentium 4
? 時鐘速度:1.5 GHz
? FLOPS:約1,700 MIPS
5. 2006年:Intel Core 2 Duo
? 時鐘速度:2.93 GHz
? FLOPS:約15,000 MIPS
6. 2011年:Intel Core i7 (Sandy Bridge)
? 時鐘速度:3.4 GHz
? FLOPS:約100,000 MIPS
7. 2020年:AMD Ryzen 9 5950X
? 時鐘速度:3.4 GHz (base) / 4.9 GHz (boost)
? FLOPS:約1,500,000 MIPS
8. 2023年:Apple M2 Max
? 時鐘速度:未知,但性能超越了多數高端臺式機
? FLOPS:約1,800,000 MIPS
那么再過二十年呢?[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