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我們聊過了Intel 700系列萬兆網卡。當時提到了X710-T2L、X710-T4L這兩片新一代萬兆多速率電口網卡。今天帶來的就是其中一片雙口卡的評測:Intel Ethernet Network Adapter X710-T2L。
Intel Ethernet Network Adapter X710-T2L和Intel Ethernet Network Adapter X710-T4L,是Intel新一代萬兆多速率電口網卡。和上一代Intel Ethernet Converged Network Adapter X710-T4相比,單芯片融合了Mac和Phy,同時融合的Phy增加了2.5G 5G NBASE-T的支持。
Mac和Phy的融合帶來的最大的優勢在于,這片網卡的功耗大大的降低,更低的功耗帶來更好的溫度表現。
如果你是電口萬兆,又苦于5系列電口性能無法滿足需求,7系列又沒有完美的融合卡,今天介紹的網卡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開箱和拆解
原廠網卡包裝盒,intel一貫的牛皮紙包裝。
網卡塑料外包裝,Intel提供了高矮2種擋板,滿足不同環境下的使用。
取出網卡,比起X710-T4夸張的散熱片,新款的散熱片小了很多。
網卡背部,網卡的長度依然很長,小機箱朋友要關注下網卡長度。
X710-T2L提供了2個RJ45接口,用于連接網線。
2個RJ45接口內置了網變,從網口頂部可以看到內部有PCB。
網卡尾部的標簽,還有那個熟悉的藍色防偽標簽。這次X710-T2L更換了防偽標簽的供應商,大家買網卡的時候可以注意鑒別。
網卡背部還有Intel Logo
網卡背后的走線和濾波電容,真的放飛自我了。
網卡相對簡單,拆解就直接做了,擰掉4個螺絲,拆掉散熱片。
可以看到網卡只有1個IC,直接單芯片集成了Mac和Phy,不再是X710-T4雙芯片設計了,可以很好地降低功耗。
網卡主控芯片來自Intel X710AT2,隨著網卡上市,也會有更多主板廠家使用這顆IC來提供萬兆電口。
Intel網卡散熱片背后還是有序列號。
電口網卡對PCB布線要求相對來的高,上面有大量高頻高速差分布線,原廠網卡的穩定測試,保障了傳輸穩定。
溫度
今年X710-T2L在功耗和溫度上比起上一代的500系列X550-T2萬兆網卡有所降低,差距在3瓦左右,這個差距,讓X710-T2L的溫度好多了。
X710-T2L
X550-T2
網卡安裝在超微X11SCA-F上,并且連接網線,讓網卡工作在萬兆模式下。
使用紅外測試儀測試網卡溫度
可以看到X710-T2L只用了小體積散熱片,就把網卡溫度控制的比較好。測試環境還沒有風扇,如果配合機箱風道,會有更好的表現。
Windows下使用
700系列網卡官方只支持Windows Server操作系統,當然Windows 10實際上也能安裝驅動。測試將會在Windows Server 2019上進行。
安裝好Intel提供的驅動,網卡正確識別
10G正常握手速率
Intel為其網卡提供了高級管理工具,可以正確識別網卡信息
管理工具內可以對X710-T2L進行具體的參數設置。
同時也有測試工具,測試網卡是否正常工作。
要說明的是,Intel 700系列網卡都有NVM固件,固件在Intel官網有更新。
Linux
Linux選用了CentOS的最新版本CentOS 8來作為測試平臺。
評測的時候,CentOS 8自帶的i40e版本并不是最新,并不能識別X710-T2L,需要手工編譯驅動。這里簡單寫一下驅動編譯安裝過程。
首先安裝依賴包,CentOS 8開始使用dnf替代了yum作為包管理器。
復制代碼
從Intel官網下載網卡驅動源碼
https://downloadcenter.intel.com ... ctions-Under-Linux-
使用rpmbuild直接編譯出RPM包
復制代碼
最后本地安裝編譯好的RPM包
復制代碼
安裝后可以看到i40e驅動已經更新到最新版本
重啟電腦,網卡正常識別
內核日志網卡啟動日志
ESXI+SRIOV
這個部分才是700系列網卡重點,在上一篇700系列網卡文章中就介紹了SR-IOV。雖然500系列網卡同樣提供了SR-IOV功能,但是500的最大支持虛擬機數量往往會達不到網卡最大數量,而700系列網卡就釋放了個限制,下文CDN實際應用部分會具體介紹性能差距。
在ESXI 7.0下Intel Ethernet Network Adapter X710-T2L直接被識別,使用i40en驅動。
我們提前在BIOS中開啟SR-IOV功能,然后在系統PCIE部分,可以看到X710-T2L支持SR-IOV。
要啟用網卡的SR-IOV功能,需要配置X710-T2L網卡的最大虛擬數量。這個數字指的是,這個網口可以SR-IOV直通給多少臺虛擬機。Intel 700系列網卡,每個端口SR-IOV都是支持64.
配置網卡的SR-IOV后,可以看到出現對應的SR-IOV虛擬網卡在PCIE設備中,這些虛擬卡用于SR-IOV直通給虛擬機。
首先對Linux虛擬機測試
CentOS添加一塊虛擬網卡,選擇SR-IOV直通模式,外部接口選擇X710-T2L。
SR-IOV虛擬網卡在CentOS下出現,并正常工作。
然后是Windows虛擬機測試
Windows Server添加一塊虛擬網卡,選擇SR-IOV直通模式,外部接口選擇X710-T2L。
Windows Server下出現了X710-T2L的SR-IOV虛擬網卡。
SR-IOV虛擬網卡在Windows Server下握手速率10G,正常工作。
大家都知道直通只能給一臺虛擬機,SR-IOV是否能突破限制,我們來看看
CentOS和WinServer同時開機,內部都直通了X710-T2的SR-IOV虛擬網卡,并且都在正常工作。
簡單性能測試
對于700系列網卡,簡單打流并不能體現出Intel網卡的性能優勢,這里就做個簡單測試。
使用2臺工作站參與測試。
硬件配置
CPU:Intel Xeon E-22
內存:DDR4 ECC 2666 16G x2
主板:SuperMicro X11SCA-F
兩臺測試工作站之間使用NETGEAR XS512EM交換機連接。
兩臺測試工作站安裝WindowsServer 2019 DataCenter,升級到最新版本,并且關閉系統防火墻。
測試工具使用微軟NTttcp,可以在Windows下徹底壓榨網卡性能。
https://gallery.technet.microsof ... on-528-Now-f8b12769
網卡驅動保持默認設置
吞吐量:1131.511MB/s,CPU占用:8.64%
CDN應用實際測試
CDN應用簡單的說,利用手里的帶寬和存儲空間,給需求方(比如視頻網站)提供全網加速節點。這類應用特點請求數量巨大,每次請求的數據包非常小,往往還會伴隨著需要大量虛擬的環境。
這個測試案例使用了64條100M寬帶,作為上聯寬帶,一個64個寬帶連接匯聚。軟路由使用一臺雙路E5,使用修改版本的OPENWRT。路由器上萬兆網卡使用Intel X710-T2L
路由器配置使用Intel E5 2651 V2 雙路,修改OPENWRT版本使用48個線程多核NAT轉發優化,將X710-T2L的網卡中斷平均到每個CPU線程上
負載機使用1臺雙路Xeon 白金,機器開7-10個虛擬機,服務器使用兩張X710-T4L/四張X710-T2L網卡的SR-IOV加速吞吐量。
在夜間單網卡峰值可以達到峰值帶寬8Gb/s。
在使用Intel 700系列網卡之前,全套系統使用了Intel 82599網卡。
在更換700系列網卡后負載機CPU降低效果如圖。
82599
700系列
可以看到通過使用700系列網卡后,網卡分擔了大量CPU計算任務,使得這套系統可以承擔更高的流量。CDN只是高性能網卡的一個應用,大流量大連接數環境下,Intel的網卡會有非常好的表現。
總結
Intel Ethernet Network Adapter X710-T2L和Intel Ethernet Network Adapter X710-T4L網卡的出現彌補了Intel 700系列網卡沒有優秀電口卡的遺憾,并且帶來了更低功耗。Intel原廠網卡雖然很貴,但是可以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相比起他帶來的收益,網卡的價格就不值得一提了。有需求的用戶和玩家,很值得入手
作為從intel i7-10700K跨代升級的玩家,直接入手了intel i7-12700K+ Z690主板套裝,不過在選擇DDR5主板還是DDR4主板上糾結了好久,畢竟自己還有一些DDR4內存,考慮到X570主板還能繼續用DDR4內存,最終選擇了支持DDR5內存、支持PCIe5.0的Z690主板,自此開啟了DDR5內存時代的大門。
只不過還沒開心多久,時不時開機就會遇到建議升級WIN11的提示信息,提示雖然煩人還可以選擇左下角那個小小的“拒絕升級”,但一次誤操作點選了“確定”后,成功讓自己被迫從WIN10升級到了WIN11,在不爽中想要退回WIN10系統時忽然有個想法,那就是微軟這么著急讓你升級WIN11,是跟某些V說的一樣能提升12代CPU平臺的整體性能?要不做個WIN10系統和WIN11系統下的性能對比測試看看?用數據說話這事兒,我看行,畢竟自己的一手數據才更具可信度。
我原本安裝的WIN10 X64 Pro,版本號是21H2,操作系統內部版本是19044.1469。
自動升級后的WIN11 X64 Pro版本號仍舊是21H2,操作系統內部版本則是升級到了官方正式版22000.493。
下面我們就來搭配幾款軟件來進行對比測試。兩個系統都在卓越性能模式下進行測試,所有硬件配置和參數設定均相同,比如CPU手動鎖定在4800MHz,內存頻率均為5400MHz。
首先來看看CPU-Z下的跑分情況。intel i7-12700K在WIN10下的單處理器性能得分為799.1,多處理器性能得分為9141.1,在WIN11下的單處理器性能得分為775.9,多處理器性能得分為9529.8。對比而言,intel i7-12700K在升級WIN11后單核性能有所下降,但多核性能提升巨大。
接著來看看intel i7-12700K在Cinebench R23下的跑分情況,WIN 10下多核得分為23032pts,單核得分為1824pts,WIN11下多核得分為23030pts,單核得分為1850pts。對比而言,單核得分有所提升,但多核得分變動不大。
平臺在Geekbench5下的得分情況如下,WIN 10系統下的單核得分為1867,多核得分為16225;WIN11系統下的單核得分為1902,多核得分為16313。對比而言,平臺在WIN11系統下的各項得分均有所提升。
平臺在3DMARK CPU Profile下的得分情況如下,WIN10系統下最大線程得分是10445,單線程得分是1020;WIN11系統下最大線程得分是10418,單線程得分是1037。這個結果有些讓人意外,因為WIN10系統的得分均高于WIN11系統下的得分。
平臺在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下的得分情況如下,WIN10系統下讀、寫、拷貝性能分別是82326MB/s、76174MB/s和74597MB/s;WIN11系統下讀、寫、拷貝性能分別是80667MB/s、75822MB/s和74463MB/s。對比而言,結果也不太理想,高頻條在WIN11系統下的優勢并不明顯。
平臺在3DMARK Time Spy的得分情況如下,WIN10系統下的總分為9512,其中顯卡得分為8809,CPU得分為17368;WIN11系統下的總分為9521,其中顯卡得分為8803,CPU得分為17712。對比可見,平臺在WIN11系統下的總分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CPU性能提升較為明顯。
平臺在3DMARK FireStrike下的得分情況如下,WIN10系統下的總分為21998,其中顯卡得分為22737,物理得分為36085,綜合得分12026;WIN11系統下的總分為21266,其中顯卡得分為22774,物理得分為37407,綜合得分9920。對比可見,平臺在WIN11系統下的總分有所下降,導致的直接原因應該就是綜合得分偏低,但顯卡得分和物理得分提升明顯。
對于PCIe性能的表現,平臺在WIN10和WIN11下的測量結果分別是12.9GB/s和12.91GB/s,變化并不大。
最后看看整個平臺在PCMARK10下的變化情況。平臺在WIN10系統下的總得分是7162,常用基本功能得分是10666,生產力得分是10526,數位內容創作得分是8883;在WIN11系統下的總得分是7973,常用基本功能得分是11168,生產力得分是9939,數位內容創作得分是12390。對比可見,平臺在WIN11系統下,除了生產力得分下降外,總分以及其他兩項得分均有大幅提升。
最后用一張表格來做個匯總。從表格對比來看,除了GeekBench5的測試結果是全面提升、內存測試結果全面下滑外,其他測試項的結果均是有所提升與有所下降,大部分提升和下降都差異不大。
對于12代平臺時候有必要升級到WIN11這個問題,雖然目前WIN11已經在功能方面不斷的完善,也一直在不斷的優化體驗,但仍舊屬于預覽版,比如兼容Android應用的功能并沒有直接加入,需要改地域、加入預覽體驗計劃才能進行體驗。除非你不把當前在用主機當做主力機使用,或者只是想嘗鮮體驗,那么可以直接升級到WIN11。但如果你的電腦是辦公主力機,或是在玩游戲、所用軟件對內存性能要求比較高,比如吃雞、Adobe全家桶等,那么目前不建議你升級到WIN11,還是等到年底或是明年再升級也不遲。
目前我遇到WIN11退回到WIN10和WIN10升級到WIN11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點,
一是某些WIN11安裝的軟件不會正常顯示在WIN10中。
二是軟件參數設置不會正常應用到另一個版本中,需要重新進行設置。
最后附上整機的硬件配置。
CPU為采用最新7nm工藝的intel i7-12700K,擁有12核心20線程、25MB L3緩存及12MB L2緩存,主頻最高可達5.0GHz,PCIe 5.0 最高支持16通道,原生支持DDR5-4800Mhz內存,基礎功耗為125W,睿頻功耗為228W。
主板為技嘉設計師Z690 AERO D,AERO系列主板是為創作者電腦設計的,具有高可靠的性能、擴展性、強大的圖形性能以及高速存儲等特點,可供創作者更好進行視頻編輯和3D渲染等繁重的設計工作。技嘉設計師Z690 AERO D采用VisionLINK TB后窗I/O設計, 支持新一代DDR5內存, 支持雷電?4、 WIFI6E無線網卡, 內置AQUANTIA萬兆高速網卡+Intel 2.5千兆高速網卡, 提供了雙PCI-E 5.0 x16插槽、4組NVMe PCI-E 4.0 x4 M.2 SSD插槽以及USB 3.2 Gen2x2 Type-C接口。
內存直接從DDR4 16G提升到了DDR5 32G,內存是32G套裝技嘉AORUS 5200 DDR5內存,支持XMP 3.0,內存出廠即灰燼,最高頻率直接達到了5400MHz。技嘉AORUS DDR5 5200內存條非RGB燈條,機身采用了黑色金屬馬甲設計,馬甲兩側對稱設計有AORUS logo,同時加入了特色的紋理設計。
散熱器安裝的是利民Forzen Magic 240 ARGB冰封幻境一體式水冷,支持LGA1700平臺,自帶的1700全金屬扣具可以與利民冰封系列水冷通用,如果你是之前冰封系列水冷用戶,比如冰封幻境360,也可以直接花20元購買一套1700扣具。
對于利民Forzen Magic 240 ARGB冰封幻境一體式水冷實際的散熱性能表現,如果你不會手動超頻而是在默頻下進行壓力測試,那么功耗基本維持在168.6W,單核溫度基本在80度以下。
但如果你手動超頻的話,舉個例子,我這里只是將12700K鎖定4800MHz,CPU功耗對應的直接飆升到了223.7W,此時單核溫度也相應的大幅提升。平時不超頻打游戲的話,利民Forzen Magic 240 ARGB冰封幻境一體式水冷的散熱性能也夠用。
電源采用的是支持10年換新、全模組、全日系電容電源設計的Antec HCG X1000金牌電源,其中主變壓器采用的是VER42BB04,主電容采用的是Hitachi HU 820μF 400V,具備穩定耐用、省電等特性,耐高溫達到了105℃,同時兩側配備了大量的鋁制散熱片。電容的部分包含了Nichicon HE系列電解電容、FPCAP固態電容以及NCC電解電容來確保長時間使用下的性能穩定。模組口分為了上中下三排,上排為三組PCI-E/CPU模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組線,可以滿足搭配雙CPU服務器使用,也可以擴展成多路顯卡供電線使用。此外主板模組口采用了18+10PIN設計,支持下一代主板連接使用。此外內置135mm FDB液態軸承靜音風扇,壽命更長同時支持溫控,會根據高溫高負載的實際使用情況來自動啟動風扇,低負載低溫的狀態下電源風扇會進入停轉狀態,從而將運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顧了高效散熱與低噪音的特性。
以上就是此次體驗的部分,感謝各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