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Machine ! TimeMachine ! TimeMachine ! 一定要說三遍啊!OS X 提供了一個完善且簡便的數據備份方式,一旦打開自動備份,除了定時連接備份磁盤,完全不需要有作何操作,可以恢復作何數據!數據無價,請養成備份習慣。
大家可以將硬盤想像成一個大箱子,而里面有很多個小盒子,數據就存儲于這樣一個個的小盒子中,普通的刪除操作并沒有真正刪除盒子中的數據,只是打開了這個盒子,可以往里面放入新的數據,而新數據會“擠走”舊數據。此時舊數據依然不會完全消失,只是恢復難度相對于放入新數據之前會更高,而且只要不是物理刪除或保密級刪除等極端情況,理論上都是可以恢復的。
所以,當你意識到數據丟失時,是第一時間停止任何在硬盤寫入數據的操作,然后評估一下自己進行數據恢復的風險,如果在可控范圍,可以運用相關軟件自行操作,這樣會更快并且會省下很多錢。而如果超出可控范圍,比如是公司重要數據或家人珍貴的圖片等,應該盡早尋求專業且正規的公司來解決。請記住:對磁盤寫入次數越多,恢復難度越高,成本也會越高!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是固態硬盤,那就需要看是否開啟了 TRIM 指令了(此處不作過多說明了,有興趣的用戶可百科之)。如果未開啟,可試著自行恢復數據;如果已開啟,那么恢復的機率就相當小了,請咨詢專業人士。這里可以初步判斷是否開啟:
·Mac OS X 10.6.8 及以上版本,在蘋果原裝固態硬盤默認開啟 TRIM,第三方固態硬盤默認關閉 TRIM ;
·通過 Boot Camp 安裝的 Windows 操作系統,默認關閉 TRIM。
另外,可以查看關于本機-概覽-系統報告-硬件-SATA/SATA Express-TRIM 支持,如果這顯示“是”,表示已開啟。
那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軟件進行數據恢復呢?小編為大家推薦兩款軟件, Disk Drill 及 Wondershare Data Recovery 。
1、Wondershare Data Recovery
誤刪文件,有時是一件很令人心痛的事情,若文件救不回來,對于某些人而言,簡直就是晴天霹靂!!Smart Data Recovery 可將已經被刪除的文件救回來,而且就算是已經清空廢紙簍,文件還是可以救得回來。例如Pages文檔文件、圖片、MP3 音樂和壓縮檔,都可以利用 Wondershare Data Recovery 將文件救回來。
1、易于恢復因誤刪、格式化和系統重裝導致的數據丟失;
2、可快速恢復文件、文件夾、照片、視頻、音頻等;
3、安全地恢復來自硬盤、USB存儲、zip、數碼存儲卡、軟盤等的文件。
推薦理由
支持恢復本機硬盤、 U 盤、存儲卡、移動硬盤、數碼相機及投影機等的數據,支持大部分文檔、圖片、視頻、音頻、郵件、壓縮包的格式。只需三步即可完成:掃描,預覽,然后恢復。
數據恢復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并不能保證100%的成功機率,所以盡量不要使用不正規的軟件,甚至盜版軟件,以免造成本來可以很簡單就找回的數據變得難以恢復甚至丟失。
其他
綜合評測星級:☆ ☆ ☆ ☆
官網售價:,約¥583
2、Disk Drill
如果您有硬盤、存儲設備或內存卡突然出現了安裝或恢復文件問題,那么您可能有分區丟失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數據仍然存在,只是計算機用于尋找數據的“地圖”損壞了。Disk Drill 具備多種功能,可以幫您恢復丟失的分區,找回您的數據:萬能分區搜索、掃描丟失的 HFS+ 分區和重建 HFS+ 對話文件。Disk Drill 會將“丟失”變為“找到”! Mac 硬盤恢復不可能更簡單了
推薦理由
有免費版及收費版,支持 NTFS, HFS+, FAT32 等多種模式,支持硬盤和 USB 磁盤,提供深度掃描和快速掃描功能。并且提供兩種數據保護方式:Recovery Vault 及 Guaranteed Recovery ,前者會保存選定數據的元數據,恢復起來會更容易;而后者會復制選定數據至指定文件夾。如果只是一些簡單少量的數據,可嘗試使用免費版。首次運行軟件會有一個教程,操作也相當簡單。
其他
官網售價:免費
下載地址:維奧網免費下載
對于本文,如果您有自己的觀點,請不要忘了與大家分享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歡,就關注我們頭條號吧!
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議,也可以通過微信(搜索:維奧網 weiosx)、微博(搜索:維奧網 weiosx)、粉絲交流群(161351545),三種方式反饋給我們!
有您的支持,維奧網將更加精彩!需要正版 Mac 軟件以及 Mac 游戲的朋友也可以通過我們的 Mac 蜂進行下載喲!
如果按照“黑蘋果”的定義 —— 在一臺沒有蘋果 Logo 的電腦上運行蘋果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 —— 那么全世界第一臺“黑蘋果”應該誕生于 24 年前。1996 年,蘋果將 Macintosh 電腦切換到 IBM 的 PowerPC 架構。時任蘋果 CEO Gil Amelio 借此機會,與一些使用和 Macintosh 同款 CPU 和主板的廠商(如摩托羅拉)簽約,授權他們的 PC 預裝蘋果的 Macintosh System 7(即 Classic Mac OS 7)。
然而,1997 年 7 月發生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喬布斯回到蘋果、被正式任命為蘋果公司的 CEO,另一件事是 7 月 26 日 Mac OS 8 正式發布。
Mac OS 8 并沒有帶來革命性的更新 —— 這個版本原本應該被命名為 Mac OS 7.7 。但是蘋果公司前 CEO 同第三方廠商簽訂的系統授權協議是基于 Macintosh System 7 的。喬布斯選擇發布 Mac OS 8.0,巧妙地利用命名和版本號的不同,直接把后續的服務和協議一起中斷掉了。
摩托羅拉生產的 StarMax 兼容機,可以直接安裝 System 7。
把 Macintosh System 7 的授權協議理解為黑蘋果有些取巧了。要談現代的黑蘋果,那么一定不能無視蘋果邁向 x86 的道路,所以讓我們把時間再倒回去 5 年吧。
1992 年 2 月 14 日,蘋果開展了一項秘密計劃“Star Trek”,將 Macintosh System 7(Classic Mac OS 7)連同其應用程序遷移到 Intel 架構兼容的 PC 機(采用 Intel 486 處理器)上,并要求在 12 月 1 日就拿出第一臺原型機。蘋果的工程師夜以繼日的重構,終于趕在 Deadline 之前完成了 System 7 和 QuickTime 的移植。但是隨著蘋果時任 CEO John Sculley 離開公司,接任的 CEO Michael Spindler 更青睞 PowerPC 架構,Star Trek 隨即被取消。
Macintosh System 7 的界面截圖
雖然 Star Trek 被取消,但是仍然有部分蘋果工程師努力將 Mac OS 移植到 x86 平臺,其中成果最顯著的是工程師 John Kullman,他在 2001 年 12 月成功將 Mac OS X 移植到了 x86 的 Quora PC 上。被稱為“Mac OS X 之父”的 Bertrand Serlet(他后來成為 10.4 Tiger、10.5 Leopard 和 10.6 Snow Leopard 主要負責人)得知此事后與 John Kullman 會面,希望他將 Mac OS X 移植到一臺索尼 VAIO 筆記本上。John Kullman 在當天晚餐之前就完成了任務。第二天,喬布斯就帶著這臺 VAIO 飛往東京,與索尼時任社長安藤國威會面,商討有關在索尼的 VAIO 上運行 Mac OS X 的事宜,但談判無疾而終。
即使“索粉”喬布斯未能和索尼達成合作,蘋果內部仍然于 2002 年進行了一項新的秘密計劃“Marklar”,目的是繼續維持 Mac OS X 與 x86 的兼容性。直到 2005 年 6 月 6 日,蘋果在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舉辦了 WWDC 2005,喬布斯正式宣布他們將把個人電腦產品線 從 PowerPC 架構轉變為 Intel 架構 [1] 。2006 年 1 月 10 日,蘋果發布了第一臺使用 Intel Core(英特爾酷睿)的 MacBook Pro,代替先前的產品線 PowerBook。12 月 28 日,蘋果發布了 Mac Mini,同樣搭載了 Intel Core 處理器。2007 年 4 月 5 日,蘋果推出 Boot Camp(啟動轉換),4 月 24 日,蘋果推出 17 寸的 MacBook Pro,5 月 16 日,蘋果推出 12 寸的 MacBook 以代替 iBook 產品線,7 月 5 日,蘋果推出 iMac 以代替 eMac 產品線,8 月 7 日,蘋果推出新的高端電腦產品線 Mac Pro。2009 年 8 月,蘋果推出 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這是第一個只支持 x86 的 Mac OS X,宣告蘋果正式放棄了對 PowerPC 的支持。
回到 WWDC 2005,蘋果向開發者推出了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 DTK(Dev Transition Kit),搭載了兼容 Intel 的 Mac OS X 10.4.1。
Mac OS X 10.4.1 Tiger 開發版運行在搭載了 Intel 處理器的 DTK 上。
很快,就有人嘗試在非蘋果硬件上運行開發版的 Mac OS X,但是該系統拒絕在普通的 PC 上運行:
當試圖在非 Mac 平臺上安裝開發版的 Mac OS X Tiger 10.4.1 時會看到上圖的提示信息:Darwin/x86 不支持你的硬件配置。
當時,將 Mac OS X Tiger 10.4.1 運行在普通的 PC 上有三大障礙:第一是指令集,DTK 內置的 Intel Pentium 4 660 CPU [2] 支持 SSE-3 指令集,但是 2004 年前后的 PC 常見的處理器都不包括該指令集;其次是芯片組,Mac OS X 開發版只支持 Intel 915G/ICH6 芯片組;最后,當時的蘋果的 DTK 使用了 Infineon TPM 安全芯片。諷刺的是,最難克服的障礙其實不是硬件或安全芯片,而是指令集。
目前可考的第一臺成功的黑蘋果誕生于 2005 年 8 月 10 日,那一天 HardMac 網站收到匿名開發者發來的兩段視頻 [3] ,視頻中展示了 Mac OS X 10.4.1 Tiger 運行在搭載 Pentium M 735 處理器的 Mitac 8050D 筆記本上。
值得一提的是,2006 年 1 月 10 日蘋果發布 MacBook Pro,相比傳統 x86 主板使用 BIOS 引導(Legacy),MacBook Pro 使用了 UEFI 引導方式。
2006 年 2 月 14 日,“The Guru”團隊的成員 Maxxuss(crg92)發布了首個 Patch 補丁。通過該補丁修補 XNU 內核即可解除引導和安裝限制、在任何內置 SSE-2 指令集的 Intel 處理器上運行 Mac OS X 10.4.4,今天 在 InsanelyMac 上仍然可以找到當時的帖子 [4] 。幾小時之后蘋果發布了 10.4.5 版本的 Mac OS X,又過了兩周 crg92 就放出了新的針對 10.4.5 的補丁。
蘋果隨后的幾個月內發布了 Mac OS X 10.4.6 和 10.4.7,OSx86 社區成員設法將這些系統中的新版本的內核替換為 10.4.4 和 10.4.5 的舊內核、實現將這些新版本的系統安裝在 PC 上。但是從 10.4.8 開始,蘋果開始更廣泛地使用 SSE-3 指令集,意味僅僅通過修補 XNU 內核已經無法再兼容只支持 SSE-2 指令集的處理器(如早期的奔騰 4)。來自新西蘭的 macOS、iOS 開發者與逆向工程師 Mfiki [5] (Vitaly Pronkin)于 2006 年 12 月 24 日放出了一個新的更精簡的 Patch 以使 XNU 內核兼容 SSE2;而開發者 Semthex 則制作了一個通過 SSE-2 模擬 SSE-3 的指令集模擬器。
Mac OS X 10.5 Leopard 于 2007 年正式發布,隨后 BrazilMac 發布了一個通用補丁。用戶可以通過購買 Mac OS X 零售版的安裝光盤、打上補丁即可讓 XNU 內核運行在普通 Intel PC 上。之后,數個黑客和開發者(如 Lorem、SynthetiX、ToH、StageXNU 團隊)都紛紛釋出了內核補丁。同時,基于這些補丁制作的 Mac OS X“發行版”開始出現,如 iATKOS、 KALYWAY [6] 和 iPC [7] 。
之后隨著 EFI 引導方法的流行,這些發行版都逐漸改為在系統中內置 Boot-132 或 Chameleon。
2008 年 4 月,一家名為 Psystar 的公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注冊。這家公司計劃公開銷售 Intel PC,預裝內置 BrazilMac 補丁的 Mac OS X 10.5 Leopard。這種 PC 一開始被稱為“OpenMac”,很快又被更名為“Open Computers”。
Pystar 的“OpenMac”
2008 年 7 月 3 日,蘋果在加利福尼亞州地區法院起訴 Pystar 公司,聲稱 Pystar 公司侵犯了蘋果的版權、違反了數字千年版權法案(DMCA),“避開、繞過、移除、解擾、解密、停用、破壞蘋果保護機制”。
2008 年 8 月 28 日,Pystar 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地區法院起訴蘋果,聲稱蘋果公司存在壟斷和其它不正當競爭行為。2008 年 11 月 18 日,Pystar 公司的起訴被駁回。
2009 年 2 月 5 日, Pystar 公司贏得蘋果第一輪的版權訴訟 [8] 。 這一判例意味著蘋果的 EULA 中的“禁止在一臺沒有蘋果 Logo 的電腦上運行蘋果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條款可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
2009 年 4 月,蘋果的新聞發言人表示 Pystar 公司沒有依法公開任何財務信息(利潤、資產、負債)。Pystar 的 CEO 兼創始人對此拒絕置評,并仍然拒絕透露任何財務信息。
2009 年 5 月 26 日,Pystar 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試圖通過破產保護法案拖延蘋果的訴訟。在申請破產期間,Pystar 公司仍然在銷售預裝 Mac OS X 的 PC,因此 2009 年 6 月法院解除了蘋果的訴訟終止,使蘋果可以繼續起訴 Pystar 公司。2009 年 8 月 12 日,Pystar 公司的破產保護申請被佛羅里達地區法院駁回。
2009 年 11 月 13 日,加利福尼亞州地方法院判定 Pystar 違反了 DMCA 和侵犯了蘋果的版權,定于 12 月 14 日舉行聽證會。2009 年 12 月 15 日,加利福尼亞州法院發表永久性禁令,禁止 Pystar 制造、分發、協助任何人安裝任何版本(包括未來版本)的 Mac OS X。2010 年 1 月 16 日,Pystar 公司提起上訴。2012 年 5 月 14 日,最高法院駁回了 Pystar 公司的上訴,蘋果贏得了最終的訴訟。
回到 WWDC 2005 上發布的搭載 Intel DTK,內置了一個名為 Boot-132 的 UEFI Bootloader 用于加載 XNU 內核。。當時 Intel 的 UEFI 還是新鮮產物、幾乎所有的 PC 都在使用 BIOS 引導(也就是現在被稱為 Legacy BIOS 的引導方法)。Boot-132 后來隨 Mac OS X 10.4.8 的 XNU 內核一起開源,所以在 2007 年,David Elliott 基于 Linux 的 GRUB Bootloader 和蘋果 Boot-132 的源碼開發了一個初級的 Bootloader,能夠為使用 Legacy BIOS 引導的 PC 提供一個“模擬 UEFI”環境用于加載 XNU 內核。
除了 Boot-dfe,David Elliott 的作品還包括初版的 NullCPUPowerManagement [9] ,用于兼容蘋果的電源管理 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
2008 年,Voodoo 團隊(原 StageXNU 團隊,你應該記得在上個章節中看到過這個名字)將 David Elliott 開發的“模擬 UEFI”實現與蘋果原始的 Boot-132 結合,制作了 Chameleon(變色龍)項目。隨著 Chameleon 的不斷迭代更新,許多功能如注入 Device Properties(設備屬性)、加載 Kernel Extension(內核擴展,即 kext)、修補 ACPI、模擬 SMBIOS 機型、圖形化界面的啟動菜單都一一被支持。Voodoo 團隊還開發了數個 kext 如 VoodooPower、VoodooSDHCI 以及在 Hackintosher 中耳熟能詳的 VoodooHDA 和 VoodooPS2Controller。
在 QEMU 虛擬機中通過 Chameleon 2.1.0 引導 PureDarwin,該版本的變色龍已經支持圖形化引導界面。
由于變色龍的出現,越來越少的人選擇反編譯修改 XNU 內核、而是通過 Bootloader 替換 DSDT、注入設備屬性和 kext。 考慮到數字千年版權法(DMCA)禁止修改并分發 macOS 中非開源部分的操作系統代碼,使用 Bootloader 引導黑蘋果無需直接修改操作系統或 XNU 內核本身、因而成功繞過了這一法律。
2009 年,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 正式發布,這是第一個完全放棄 PowerPC 架構的 Mac OS X 版本。來自俄羅斯的 Netkas [10] 率先釋出了一個修改版的變色龍 EFI 可以用于引導 Mac OS X 10.6。緊接著,Voodoo 團隊也釋出了兼容 10.6 的官方版本更新。
除了率先使變色龍兼容 Mac OS X 10.6,Netkas 還開發了 FakeSMC 和 HWSensor。現在 Netkas 致力于拓展 AMD 顯卡的兼容性(如在 macOS 10.14 Mojave 為 Raedon RX560 啟用 Metal 支持、避免 Raedon W5700 在 macOS 10.15.5 上引發 Kernel Panic 等)。
2011 年,Mac OS X 10.7 Lion 發布。這是蘋果第一個不再提供安裝光盤的 Mac OS X 版本,也是第一個支持 SSD TRIM 的 Mac OS X 版本。來自俄羅斯的 Michael Belyaev(usr-sse2)率先找到了安裝方法,將修改版安裝鏡像寫入到 USB 存儲設備,并通過 XPC EFI Bootloader(一個基于 DUET 的模擬 EFI 引導器)啟動 XNU 內核。
usr-sse2 現在是 acidanthera 團隊的活躍成員,參與了 OpenCore 和 VirtualSMC 等的開發。截至本文寫就,usr-sse2 正在研究蘋果的 IO80211Family。
同年,來自 tonymacx86 的 MacMan 開發了 變色龍的一個分支 Chimera [11] 。tonymacx86 社區提供的工具 UniBeast(以及后來的 MultiBeast)內置了 Chimera、大大簡化了黑蘋果的安裝。
不論是 David Elliott 的 Boot-dfe 還是變色龍,都是基于一個模擬的 EFI 環境。這意味著:
微軟從 Windows 7 開始對 UEFI 引導提供初步支持、主流 PC 和筆記本廠商都逐漸用 EFI 代替 Legacy BIOS;同時隨著大于 2TiB 的硬盤的出現,GPT 越來越流行,Hackintosher 對支持 GPT 的、真正的 UEFI Bootloader 的呼聲越來越高。
Clover 的歷史可以回溯到 2006 年出現的一個 FreeBSD 發行版 TrueOS。TrueOS 社區的 Christoph Pfisterer 開發了一個帶有圖形化界面的 UEFI Bootloader“rEFIt”。
2011 年 Christoph Pfisterer 中止了 rEFIt 的開發。次年,開發者 Roderick W. Smith Fork 了 rEFIt、成立了 rEFInd 項目。同年,Slice 和 OSx86 社區討論開發一個 UEFI Bootloader:除了支持和變色龍一樣模擬 EFI 環境外、還需要兼容真正的 UEFI 環境;要能正確讀取 HFS+ 分區;能夠修補 ACPI、加載 kext、加載 SMBIOS、內置 Quirk 以在 PC 上啟動 macOS。社區決定這個 Bootloader 應該基于 rEFInd 開發。2012 年,OS X 10.8 Mountain Lion 正式發布,同年 Clover 發布了第一個版本:
2014 年 10 月 16 日 OS X 10.10 Yosemite 發布,次日 Voodoo 團隊發布了變色龍最后一個正式版本 2.2,提供了 Yosemite 的引導支持。
正是從 OS X 10.10 Yosemite 開始,Hackintosher 開始傾向于使用蘋果發布的原始 OS X 系統鏡像、使用盡可能少的 kext 和 Patch,以保證黑蘋果的穩定性。
2015 年 9 月 30 日,OS X 10.11 El Capitan 發布,tonymacx86 出品的黑蘋果安裝工具 UniBeast 將內置的 Bootloader 從變色龍的分支 Chimera 替換為 Clover,正式宣告變色龍壽終正寢。
截至本文寫就,macOS 11.0 Big Sur 已經進入 Public Beta 5,蘋果已經宣布未來 Mac 將會從 Intel 切換到 ARM 架構的 Apple Silicon。不少 Hackintosher 都在擔心黑蘋果的未來。本文就以對幾個時間點的探討作為結尾吧。
Clover 從發布第一個版本發布到取代 Chameleon 只用了 2 年。
也就是說,蘋果從宣布切換到 Intel 到 Mac OS X 放棄 PowerPC 支持用了 4 年。
OpenCore 0.0.1 發布于 2019 年 5 月 4 日。如果 Clover 只用了兩年就完成了從發布到取代變色龍,那么明年 OpenCore 就會完全取代 Clover(指 Clover 終止開發)。然而拋開歷史背景講歷史就是在耍流氓,前面的章節我們看到了變色龍的諸多缺陷(模擬的 UEFI、不支持 GPT 等),被 Clover 取代是必然的。但是現在 Clover 并沒有明顯的弊端、而 OpenCore 也沒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加之 Clover 的維護仍然非常活躍,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中 Clover 和 OpenCore 仍然會同時存在。
這可能是 Hackintosher 們最關心的問題了。如果套用蘋果從 PowerPC 切換 Intel 的時間表,那么蘋果會在 WWDC 開完后第二年(也就是 2021 年)就會將所有 Mac 切換為 ARM 架構(不再發布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 Mac)、而 macOS 則會在三年后(也就是 2024 年)正式放棄對 Intel 處理器的支持。
但是,現在蘋果的策略和 15 年前的還是存在著重大區別 —— WWDC 2005 開完以后,蘋果在 2005 年下半年沒有再發布任何新 Mac,主要是釋出現有的 PowerPC 架構的 Mac 的性能升級(增加運行內存、硬盤擴容等),接著整個 2006 年都沒有發布 PowerPC 架構的 Mac、全部產品線都切換到 Intel 架構;而 WWDC 2020 之后,蘋果卻還是發布了搭載 10 代 Intel 處理器的 27 寸的 iMac 2020。顯然,這一次蘋果在更換架構這件事上要保守許多,蘋果甚至可能在到 2021 年都會發布搭載 Intel 11 代處理器的 Mac。
另外,我們還可以再列一張關于 macOS 的時間表:
通過這張時間表可以發現,過去 6 年的每個 macOS 大版本都會兼容至少 7 年以前發布的設備。因此就算蘋果從 2021 年開始再也不發布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 Mac,macOS 可能也需要到 2025 年才會終止對 Intel 處理器的支持。
本文最后更新于 天前,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發生改變
[1]
從 PowerPC 架構轉變為 Intel 架構: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05/06/06Apple-to-Use-Intel-Microprocessors-Beginning-in-2006/
[2]
Intel Pentium 4 660 CPU: https://ark.intel.com/content/www/cn/zh/ark/products/27484/intel-pentium-4-processor-660-supporting-ht-technology-2m-cache-3-60-ghz-800-mhz-fsb.html
[3]
HardMac 網站收到匿名開發者發來的兩段視頻: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018182314/http://hardmac.com/news/2005-08-10/
[4]
在 InsanelyMac 上仍然可以找到當時的帖子: https://www.insanelymac.com/forum/topic/9071-1044-security-broken/?page=1
[5]
Mfiki: http://mifki.com/
[6]
KALYWAY: https://www.insanelymac.com/forum/topic/77069-kalyway-1051-dvd-release-the-official/
[7]
iPC: http://ipcosx86.wikidot.com/
[8]
Pystar 公司贏得蘋果第一輪的版權訴訟: http://www.computerworld.com/s/article/9127579/Mac_clone_maker_wins_legal_round_against_Apple
[9]
NullCPUPowerManagement: http://tgwbd.org/darwin/extensions.html#NullCPUPowerManagement
[10]
Netkas: http://netkas.org/
[11]
變色龍的一個分支 Chimera: https://tonymacx86.blogspot.com/2011/04/chimera-unified-chameleon-bootloader.html
原文鏈接: https://blog.skk.moe/post/history-osx86/